第五百零九章 態度要強硬一些(1 / 2)

之前中央為了支持抗聯和東北局創建自己的軍事工業體係,在楊震的求援之下,可謂是連壓箱子底的人才都拿了出來。將十八集團軍包括陝甘寧邊區在內,除了新四軍距離過遠之外,其餘各個根據地的所有理工科畢業的大學生出身的幹部全部調到東北工作。

盡管不多,但在這些想辦法弄出來的專家和教授抵達東北之前,的確是解決部分燃眉之急。很多問題,都是他們解決的。比如說采購製造高射炮用鋼的適用性問題,就是那位現任重工業部長解決的。

高炮也好,無後坐力炮也好,雖說都要使用特種合金鋼來製造。但各種火炮的用鋼,不是都一樣的。其所用鋼材內稀有元素,尤其是鎳鉻合金的比例,按照所需以及射速不同,都是有很大區別的。

比如小口徑高炮用鋼,就因為射速高,而必須采取鎳鉻比例比較高的鋼材。如果采用一般的炮用鋼材,就會加大炮管的磨損和報廢速度,甚至容易出現炸膛的現象。而裝一發炮彈,打一發無後坐力炮和迫擊炮,就沒有這樣的需要。

這位專家的到來,幫助抗聯解決了製造不同裝備,所需鋼材選擇的問題。抗聯在製造自己的武器裝備采購特種鋼材的時候,也不用在當冤大頭,花高價買來的特種合金鋼鋼材製造原本並不需要這種鋼材便可的裝備上。

至於楊震這位設計者,你讓他拿出原始設計草圖和結構圖可以。但是讓他說明白采用什麼樣的鋼材,鋼材之中合金比例是多少,他隻能眼睛一瞪、手一伸,理直氣壯的告訴你他也不知道。要是他什麼都知道,要你熊大縝這位軍工部長做什麼?

抗聯在生產通用機槍的鋼材,還是人家這位高級冶金專家在抗聯可以進口的合金鋼種類之中,按照楊震提供的性能參數,一種一種的對比。挑選到了比較適合,價格也隻能算中檔的一種蘇製鎳鉻合金鋼。

並據理力爭,使得蘇聯人降低了鋼材的出口價格,不在所有的特種合金鋼,都按照最高檔的炮鋼價格出口。僅僅這一項,就為抗聯每年節省相當於十幾萬兩黃金的成本。

要知道蘇聯人手可是相當黑的,他們出口的製作槍炮的特種合金鋼,要比美國人提供的貴上三分之一。即便是美國已經開始出售部分製造槍炮的特種鋼材,價格也低於蘇聯方麵,但是蘇聯人依舊拒絕降價。

並對美國人的鋼材價格,收取昂貴的過境費,逼迫抗聯隻能進口他們的特種合金鋼。這位老兄在抵達之後,經過據理力爭,將製造機槍的特種鋼價格與炮鋼價格定價區別開來,不在按照統一價格結算。並仔細計算了每挺機槍所需特種鋼材的數量,嚴格控製浪費。

使得抗聯在軍工生產上,節約了大量的成本。機槍的造價,也比原來估算的便宜了三成。原來製造三挺機槍的鋼材,現在能製造五挺。而生產成本的降低,也加大了產量。節省的鋼材,還可以用到其他輕武器,比如說十二毫米高射機槍的生產上。

這批關內部隊極其少有的工業專家,為抗聯的軍工生產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並節省了大量的寶貴資源。不過在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為了發展工業成立的幾大部組建後,因為缺乏相關的管理人才。

而楊震這個第二書記又堅決反對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出現,所以這批人因為業務的關係,被從一線抽調了出來,逐步轉為領導工作。除了部分工作之外,已經不在參與一線的研製工作。

盡管這樣解決了外行領導內行的不正常情況,但是新問題又出現了。學生成了上級,老師成了被領導者。再加上中國尊師重道的傳統,很多問題是管也管不了,說也說不得。那位擔任重工業部的部長,就經常挨他在北平大學機械係的一位老師訓。

這位被分配到輕工業部,擔任機械廠基建顧問的老先生,遇到什麼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去找他們的部長解決,反過來找自己的這位學生。如果這位學生不處理,或是處理的稍微慢了一些,就動不動的吹胡子瞪眼。

對於自己這個老學長的遭遇,楊震倒是很同情。最後通過軍區政治部,將這位老先生調到軍區位於佳木斯的理工大學擔任講師,才算解決自己這位老師兄都是主管領導了,還整天被老師訓的命運。

對於這些知識分子的問題,楊震也很頭疼。但楊震又不想搞什麼後世知識分子改造那樣的群眾運動,所以目前對這些人的某些事情,還是采取一些冷處理的辦法為好。一句話就是用其所長,包容其所短。

不想在就此事多談太多,而轉過話題的楊震,想了想對李延平道:“老李,我和老郭目前抽不出身來。與蘇聯人還有美國人打交道的事情,至少在此次會戰結束之前,就暫時隻能壓在總指揮和你的身上了。”

“我也知道美國人難纏,蘇聯人更難纏。還有包藏禍心,在後邊挑事的英國人。這些洋鬼子都是一群棘手的刺蝟,見到對自己有利的就上。尤其是蘇聯人眼皮子不太寬不說,性子太過於貪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