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楊震也頭疼(2 / 2)

在呼倫貝爾草原上,還有烏珠穆沁大草原上,以及巴林左右旗境內除了府邸之外,還有這大量公主、王公的豪華墓地。所以到了西滿地區,什麼以王爺府、貝子府,或是什麼王爺廟和貝子廟一類的地名可謂相當的繁多。偽滿翁牛特旗政府所在地,甚至直接叫做王爺府。

在加上到了清代,喇嘛教在蒙古地區相當的盛行。甚至還按照藏傳佛教的傳統,進行活佛轉世。虔誠的蒙古人與藏人一樣,哪怕是再窮的人,隻要有點積蓄也要捐獻到寺廟裏麵去。或是供養活佛,或是修建寺廟。

再加上那些財大氣粗的蒙古王公的捐獻,西滿地區大大小小的喇嘛廟倒是相當的不少,而且可以說是座座精美。雖然比不上青藏喇嘛教本土發源地那麼多,但是總數也相當的多,分布也相當的普遍。

隻是這些事情,不熟知中國曆史的人,一般是很難了解的,倒也不是楊震的少見多怪。前後兩世都是地道軍人出身的他,要是論起戰史來,尤其是人類曆史上最波瀾壯闊的,以及出現新戰術、新裝備的二戰史。還有代表著中國最黑暗和最恥辱的抗戰史,他倒是倒背如流。

但是要是說他對中國古代曆史的了解,那就隻是在上學的時候,在曆史書上學到的那點東西了,再多是沒有了。而就在書本上學到的那點東西,也隨著時間的流逝基本上都還給老師了。畢竟研究曆史是一件極其枯燥的事情,對這玩意有愛好的人實在不多。

在加上後世西滿地區大量的喇嘛寺廟、王公貝勒的府邸、王爺公主們的豪華墓地,大多在那個瘋狂的年代被毀滅。後開發的所謂那些陸遊景點,大多都是後期複製的。以及巴林左右旗的地理位置多少有些偏,名氣也不算大。與國內一道假期到處都是人山人海的知名旅遊點相比,名氣相差的很多。

對於古建築以及帝王陵墓,國人還是認有大量帝王建築的北京、明十三陵、清代東西陵一類的更加著名的東西。畢竟關內那些著名帝都,要比巴林左右旗這樣的窮山僻壤要出名的多,交通和其他綜合條件也要好的多。

雖說一到假日人山人海,與其說是旅遊不如說是看後腦勺或是遭罪,但是卻依舊抵擋不住人們的熱情。中國五千年的曆史,留給後世的資源太多。那些交通條件好的地方都看不過來,除了少數的愛好者,誰大老遠跑到這犄角旮旯來旅遊?

而到了這個時代,整日不是戎馬生涯、槍林彈雨,就是想法子利用二戰這個難得的契機,與美蘇勾心鬥角以發展與建立中國自己的工業。稍微有點閑暇時間,也放到了軍事理論鑽研上。

更沒有時間卻鑽書堆,研究什麼中國曆史。所以對於這二位提出的這些東西,他也是兩眼一抹黑。除了知道西滿地區喇嘛廟不少之外,而且還都比較精美之外,其餘的什麼都不知道。

其實他不知道,位於巴林左右旗的遼代上京遺址和帝王陵,在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就相當的有名,國內考古界都很清楚,甚至遼祖陵還被某些軍閥一類的任務公開的盜掘過。在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以考古的名義,也曾經組織過對遼代皇陵的盜掘。

這二位建築大家,也是通過在哈爾濱看到的被抗聯進占哈爾濱的時候,從敵偽手中繳獲的流失文物才掌握了這些情況。

憂心已經多次被大規模盜掘過的遼代帝王陵墓,以及遍布西滿的有著幾百年曆史,可謂是滿蒙建築精華,座座精美的喇嘛廟和蒙古王公貴族府邸,徹底毀滅在戰火之中,他們才再三要求去西滿戰場實地勘察。

自北洋以來幾十年的軍閥混戰,到九一八、七七事變外敵入侵,中國有太多的古建築毀滅在戰火之中。而曆代帝王陵墓,更是因為陵墓裏麵的大量財寶而遭受了大量的劫難。那些軍閥在財政匱乏的情況之下,很多人都將腦筋動到了這些陵墓上。

這些凝聚了幾千年中國曆史發展精華的建築物被大量的毀壞,甚至被付之一炬。讓這二位曾經在後世,因為拆除北京城牆而落淚,公開與中央高層爭執,甚至指著國家文物局長鼻子破口大罵,愛惜古建築如命的建築界大家極其傷心。

當年嵩山少林寺的一把大火,千年古刹成為一片廢墟的最終結局,讓這二位心疼了多少年。現在他們正是擔心遍布西滿地區的清代喇嘛廟、王府、陵墓遭受到同樣的結果,所以才想出這個辦法。

對於這種情況,楊震也有些撓頭。但是問題出現了,總得想辦法去解決吧。隻是對這二位的脾氣和秉性有一定了解的楊震,一時之間也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讓他們去與不去,都是一個相當頭疼的事情。他一時之間,也想不出什麼辦法對付這固執的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