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光了又如何?(1 / 2)

當麵第七師團現有部隊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在楊繼財看來除了第七師團此時可以投入一線的兵力已經嚴重不足。隻能將原來的工兵、輜重,等非戰鬥部隊也投入到一線參戰之外。

楊繼財從眼下的情況,還判斷出當麵之日軍原來的計劃,絕非是撤退或是固守待援,而是要垂死掙紮。或是說要不顧自己之前已經是傷亡慘重,而是要集中所有能集中的兵力,發起最後一擊。

對於日軍在處於絕境的時候,將輜重兵、工兵這些非戰鬥部隊投入到一線作戰。甚至很多的時候,拿這些非戰鬥部隊當替死鬼的習慣和作法,對於楊繼財或是整個抗聯來說,並不是陌生,沒有接觸過的。

去年的秋季作戰,日軍的這種做法抗聯就已經多次遭遇過。而日軍工兵和輜重兵的戰鬥力,楊繼財還是很清楚的。而這些所謂的輜重兵和工兵,雖說是非戰鬥部隊,但是真實的作戰能力,並不比日軍正規野戰部隊差多少。

盡管一般在沒有必要的時候,並不參加戰鬥。但是隻要在需要的時候,日軍經常將他們投入到一線填補兵力不足。而這些日軍所謂的非戰鬥部隊,也是完成全訓的部隊。其真實的戰鬥力,與正規野戰部隊的差距,隻是在合成作戰和裝備上。

至於基本的步兵戰術運用,以及射擊訓練,甚至是白刃戰,他們一樣都完成了全部的訓練。在需要的時候,當做步兵打絕對沒有任何的問題。隻是這些日軍,在一般的時候並不投入戰場。除非在日軍瀕臨絕境,急需兵員補充的時候,才會被加強到作戰部隊。

但眼下的第七師團雖說傷亡慘重,不過要說處於絕境多少還沒有到那個地步。日軍將這些非戰鬥部隊,推倒第一線的用意至少不是看起來那麼的簡單。他們這麼做,明顯就是要充實一線的兵力。

而現在第七師團充實一線兵力背後的原因,絕對不會是簡單的就是想要撤退。所以如果他們想要撤退,沒有必要充實一線兵力。即便是相對於這些工兵和輜重兵來說,日軍更重視的是正規野戰部隊。

但如果說日軍用這些非戰鬥部隊替換正規部隊,準備留下來斷後掩護野戰部隊轉移還有可能。但是在這些輜重兵和工兵抵達一線後,眼下的日軍正規步兵卻並沒有後撤,而是就和那些非戰鬥部隊混雜在一起。

日軍擺出這麼一副架勢絕對不會是想要固守防禦防禦,否則不會將所有可以調動的兵力,包括工兵、輜重兵這樣的一般情況之下不會投入一線作戰的非戰鬥部隊,也充實到一線防禦。因為這樣的作法,隻能形成單線無縱深的防禦態勢。

單層、無縱深的防禦態勢隻要突破一點,通常會造成全線崩潰。隻要但凡有點經驗和機動能力的部隊,都不會采取這種一線平推,後方幾乎無防禦縱深的防禦態勢。而以眼下日軍的兵力,絕對還不至於擺出這麼一副危險的架勢。

因為一線平推的防禦帶來的危害性之大,不單單是對於一般控製力弱的軍隊。即便是日軍這種戰場紀律異常嚴格的軍隊,在這方麵也是一樣的。從僅僅從目前的態勢來看,自己眼下並無觀察到日軍在縱深保持大量的兵力。

眼下的情況是日軍可以說將所有能集中的,也就是說還能動的部隊,都拉到了一線。所以在楊繼財看來,其眼下的兵力部署至少在表麵看來還是成攻勢的。壓根就不是苟再和上報的進退不得的態勢和作法。

隻是日軍眼下形成的這種態勢,卻遲遲不發動進攻,就在那裏無所事事。究竟是指揮係統陷入混亂引起的,還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引起的,或是表麵上做出的假象,楊繼財卻是有些拿不準。

盡管楊繼財判斷日軍的態勢,與前沿部隊之前上報的是兩碼回事。但是看著眼下正成攻勢狀態,幾乎毫無防備的日軍,楊繼財卻是正認為此時是自己下手的最佳時機。

出其不意發起攻擊,利用眼下日軍的攻勢部署,對抗聯反擊毫無準備和防範的態勢。正好可以打亂日軍的整個部署,而自己則也可以在混亂之中,尋找到戰機至少削弱日軍部分實力,為下一步的圍殲作戰減輕壓力。

而且在楊繼財看來,既然日軍已經形成了攻勢部署。雖說還沒有動手,但是發動攻勢卻是早晚的事情。既然早晚都要應戰,那麼在這個時候不搶先動手,難道還等日軍先動手自己被動挨打不成?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的道理,不用說他也清楚。先下手打亂日軍的部署,製造一個渾水摸魚的態勢,然後視情況再決定後續的戰術。隻是兵力上的不足,讓他也知道一口氣是吃不到一個胖子的。想解決問題,就要采取多種手段齊下的辦法。

有了這個發現,非但沒有讓楊繼財退縮,反倒是堅定了他行動的決心。眼前的日軍既然壓根就沒有做好任何就地防禦的準備,那麼自己如果先動手,將其打亂無疑會給下一步的行動,創造一個相當好的戰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