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易建平的看法(1 / 2)

在易建平看來提前出擊,固然能夠抓住第七師團。但是卻有可能真的打草驚蛇,驚動了正麵的兩個日軍師團。與單獨的一個第七師團相比,正麵的那兩個日軍師團,才可以算的上是真正的一條大魚。以王光宇的能力不是看不出這一點,他現在隻是關心則亂而已。

承擔整個林西戰場側翼掩護的阿魯科爾沁旗戰場,位置的確相當的重要。可以說不僅僅起著掩護整個林西戰場側翼的職責,還要承擔著林西戰場與近在咫尺的通遼戰場相互策應的重任。

實際上的阿魯科爾沁旗,在整個西滿戰場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在整個西滿戰局中的作用,甚至還超過了在熱河的挺進軍。如果說挺進軍是保障南線,並遏製關內日軍可能增援的企圖,並牽製蒙疆駐屯軍。那麼阿魯科爾沁旗戰場,就是聯係西滿兩大戰略集團樞紐的作用。

但重要歸重要,阿魯科爾沁旗戰場的得失,的確會給整個林西戰場,甚至西滿戰場造成一定的困擾。但是遠還沒有達到能夠決定整個林西戰場走向的地步。在易建平看來,隻要林西和巴林左旗不丟,就算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無法完成預定任務也不會帶來致命的影響。

因為如果日軍在通遼和林西兩個方向,正麵無法取得突破,這個第七師團反倒是成了孤軍深入的甕中之鱉。當初總部之所以選擇先拿這個第七師團開刀的意圖,原因其實說出來很簡單,就是為了先打單的,再打雙的。同時利用第七師團相對突出的地位,采取殲敵一部,在逐一反擊。

無論是從總部的考慮,還是從當前的局麵,至少現在看來,就算無法全殲第七師團。但是能將其牢牢的牽製在阿魯科爾沁旗境內,也未嚐沒有任何的好處。後發製人,並不代表著飯一端上桌,就急忙的下口,也不管飯的冷熱。那樣,反倒是更容易燙傷自己。

在滿桌子都是菜的情況之下,先挑順嘴的下口,也未嚐不是一件壞事。隻要這個第七師團向北不越過坤都一線,向西不突破巴拉奇如德一線,就影響不到太大的戰局。唯一的麻煩是縱隊手中不多的預備隊,會有相當一部分被牽製在這個方向。

而且在易建平的心裏麵,認為王光宇之所以急於發起反擊,恐怕還是與王德耀有一定的關係。王德耀是這次日軍全麵反擊打響之前,王光宇指定從杜開山那裏要過來的。現在卻恰恰的是這個被王光宇寄予了厚望人的擅自行動,才造成了眼前的困局。

這一點,無疑對王光宇是一個相當不小的打擊。王光宇急著提前發起反擊,除了之前所擔心的第七師團會不會給下一步的戰局帶來影響之外,恐怕未嚐急於彌補自己當初決策失誤,用人不當帶來損失的打算。

所以易建平始終認為,提前發起攻擊與否,並不是眼下所有問題的關鍵。關鍵的是,王光宇的這個決心,必須要在冷靜的情況下下定的。沉住氣,才是王光宇這個最高軍事首長目前該做的事情。

以不變應萬變,敵變我在變,也不見得就單純是一件壞事。手中掌握著絕對的地空火力優勢,機動優勢,後方製人未必會受製於人。現在王光宇更應該從整體分析和判斷,而不是將目光隻盯在阿魯科爾沁旗一個戰區。

在眼下日軍還沒有盡全力,參戰各個師團其攻擊間距遠沒有拉開的適合的情況之下。現在比的就是誰更有耐心,誰更能沉住氣。過於草率的下決定,隻能給對手露出更多可以被利用的縫隙,也更容易讓自己處於真正的被動之中。

也正是考慮到總部的想法和意圖,以及提前發起反擊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易建平才要求王光宇請示總部。不管總部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但是在易建平看來,通盤考慮怎麼打好眼前這一戰才是王光宇最應該做的。

雖說不是軍事主官,但是易建平的眼光還是很精確的。相對於身為參謀長,目前有些急迫的孫文玖來說,他反倒是更加的冷靜。所以,他並不是很讚同王光宇顯得有些草率下的這個決定。

尤其在目前阿魯科爾沁旗戰局,究竟惡化到什麼程度,縱隊這裏還沒有完全掌握的情況之下,他更加反對貿然出擊。說到那邊的戰局,易建平對楊繼財的這個情況彙報很是不滿意,很多地方楊繼財並未說清楚,甚至是一筆帶過。

尤其是二團目前傷亡究竟有多大,戰鬥力還剩下多少?在王德耀犧牲之後,他楊繼財對於二團目前的情況,究竟有多少了解?如果該團目前已經處於困境,那麼他有什麼處理的辦法和建議?

目前在與巴拉奇如德一線,整整的隔了一個戰場紮嘎斯台諾爾一線的二團,怎麼樣才能安全的撤回來。重炮兵加強給他們的火力,能不能安全的撤回來。關於這些情況,在楊繼財的電報上都沒有一個詳細的彙報。

在王德耀犧牲後,無論縱隊下達命令與否,他楊繼財現在都是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的最高軍事指揮員。他的建議,對上級下定決心是相當重要的。王光宇這邊需要的是一個詳細的敵情簡報,而不是這種含糊其辭的報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