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誌平的這一番話,讓趙軍當時啞口無言。他其實並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在一片混亂的戰場上,帶著一具屍體行軍作戰,最終還是有可能會徹底的損失掉的。他隻不過是關心則亂而已,不忍心自己敬愛的首長,就這麼被草草的埋葬在這裏,連軍區在各地修建的烈士陵園都進不去。
看著聽完自己的話,顯得沉默的趙軍,陳誌平歎了一口氣道:“蘇團長是參加過川陝蘇區反圍剿,長征的時候三過草地和西征的。他即經曆過輝煌,也經曆過失敗。他的遭遇,遠比我們要多的多。他這麼做,是有他的考慮的。”
“你的想法我了解,誰也不想看到我們敬愛的老首長,在犧牲之後連具棺材都沒有。就這麼簡單的,孤零零的埋在這紮嘎斯台諾爾湖邊上,連烈士陵園都進不去。就是換了我,我也接受不了。”
“但是你得考慮到現實的情況,是不是允許我們那麼做。你是為首長指揮作戰提供參考意見的作戰參謀,而不是一名連排長。如果你總是這樣簡單的考慮問題,做事這麼的衝動。那麼我就要向上級彙報,你繼續擔任這個作戰參謀是否合適。”
該說的都說了,不該說的也都說了。認為自己說的已經夠多,應該讓這個年輕的家夥自己去考慮一下的陳誌平,沒有在說什麼。而是快走了幾步,走到蘇英奇身邊看著一臉凝重的他,猶豫了一下後道:“老蘇,你可要考慮清楚了。現在這場戰鬥,還繼續下去是否合適。”
“我們已經通知後麵的重炮部隊,收攏編製向我們靠攏。也就是說,我們至少在他們轉移這段時間之內,得不到任何的火力支援。單靠我們手頭現有的部隊,要想徹底的圍殲被合圍之敵,恐怕這代價付出的要不小。”
“萬一我們把最後這點兵力打殘了,那麼我們還怎麼增援參謀長那邊?我看是不是等重炮部隊抵達之後,我們立即采取交替掩護的辦法從這裏撤離?你要清楚,我們這邊一旦不多的有生力量遭到重大的削弱,那麼我們即便趕到巴拉奇如德那邊,也基本上無法發揮作用。”
對於陳誌平的擔憂,蘇英奇點了點頭道:“這個問題,我剛剛也曾經考慮過。到現在為止參謀長還有兩個連的兵力,一直沒有能聯係上。我們手頭上的兵力,七拚八湊,加上還能堅持的輕傷員,也不過一個加強營的兵力。”
“對麵的日軍足足兩個步兵中隊,雖說損失也不輕,但實際上兵力對比也沒有太大的懸殊。從整個戰場的情況來看,如果死打硬拚,就算將這鍋夾生飯吃下去,但是最終倒黴的肯定是我們。”
“但是老陳,我們現在就放棄了,這股日軍反倒會成為我們撤退的一大障礙。現在被我們合圍的日軍,雖說兵力已經不足原來的三分之二,但是按照日軍的水平來說,並未徹底的喪失戰鬥力。”
“如果他們趁著我們撤退纏上來,我們雖說不在乎,但是我們撤退肯定會不順利。尤其我們還帶著行動有一定困難的重炮部隊和野炮,還有之前戰鬥中負傷的傷員,無法做到輕裝前進。一旦現在就放棄,很容易被他們給幹擾的。”
“而且我們這邊一旦撤圍,其他方向的日軍勢必會引起警覺。那麼日軍一旦利用我軍行軍速度並不是很快的情況之下,追擊上來,那麼倒黴的就是我們了。所以眼前這股日軍,不僅要打而且要壯大聲勢的打。”
“一會等重炮部隊撤下來後,讓日軍小半個中隊殘部的那個連也撤回來。那小半個日軍中隊,不是死守在山包上不下來嗎?用地雷困住他們,不讓他們追擊就可以。沒有必要在那裏牽扯一個連和半個重機槍連,外加上兩門迫擊炮和一門山炮。”
“等他們撤下來之後你帶著他們,掩護重炮部隊和傷員先走。而且要以最快速度,按照我說的路線撤離。我在這邊接著打一會。等你們走出十五公裏之外後,我在視情況如何再下決心撤離的時間。”
“你走的時候,我再給你一個加強排。你把這個加強排放到前麵,成戰鬥隊形。一旦與少量日軍遭遇,就攥著拳頭打出去。如果遭遇的日軍數量比較多,就不要輕易的行動,快速的占據有利地形固守。”
“你老兄雖說是政工幹部出身,最大的戰鬥不過是參與過指揮對偽軍一個小隊的伏擊戰。不過就我個人來說,認為你還是有這個能力的。否則你那個馬褡子裏麵,厚厚的一摞子什麼《戰爭論》一類的書,不就是白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