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1 / 2)

但接下來的事情,卻並非他想象的那麼的順利。盡管他集中兵力,在三門山炮、兩門一零七多管火箭炮和一個八二迫擊炮連,再加上兩個重機槍連的掩護之下,如砍瓜切菜一般,將被困一片山間小平原中的將二十八聯隊先頭中隊打掉。

盡管二十八聯隊的這個先頭中隊拚死的抵抗,但麵對著四麵合圍上來的抗聯,兵力處於絕對劣勢,好虎架不住群狼不說,其所在的地形也相當的不利。在與抗聯遭遇的時候,他們正行進在一個周邊都是山穀的小平原地帶。

而且火力上也壓根就不是本就打算殺雞用牛刀,一上來就集中炮火實施火力覆蓋,壓根沒有打算和他們糾纏太長時間的王德耀指揮部隊的對手。一個中隊,沒用半個小時便被吃的幹幹淨淨。首戰的告捷,讓部隊上下很是士氣高昂。

但接下來圍殲其後續中隊的戰鬥,卻是遭遇到了這個中隊的頑強抵抗。圍攻部隊雖說占據了火力優勢,但是卻是遲遲未能解決戰鬥不說,還被蹦掉了半顆門牙。王德耀的整個計劃,更是被拖住了腳步。

實際上一木清直這個以十公裏為行軍間隔的計劃,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前邊爆豆一樣的槍聲,猶如示警一般立即讓這個中隊警覺起來。同時也應該說日軍大部分中隊一級軍官的能力,也的確相當的突出。

在發現前邊密集的槍聲並伴隨著炮彈的爆炸聲響起,在沒有接到任何命令,實際上也不可能接到命令的情況之下,立即就近搶占了一個小山包固守。當兩翼的兩個連合圍過來的時候,這個日軍中隊已經全部上山,並搶修了簡易的工事。

其實按照邱金堂加強了部分炮兵後,可謂是目前抗聯火力最強的一支團級部隊的王德耀所親自指揮部隊的火力來看,即便是這個日軍中隊搶占有利地形,也不見得能堅持多長時間。一個一零七火箭炮連一個齊射,就足以覆蓋整個山頭了。

火箭炮雖說不適合打堅固的工事,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實施火力覆蓋卻無疑是一個最佳的選擇。一門一零七火箭炮的齊射火力,相當於一個炮兵營。雖說隻有一個連四門炮,但是一個齊射火力密集度,絕對不次於一個炮兵團。

而且火力覆蓋麵積,比一般的身管火炮覆蓋麵積更大。雖說精度差了一些,但是火力密度足夠彌補。更何況雖說前麵的槍聲引起了這個日軍中隊的警覺,但是畢竟修建工事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完成的。

雖說警覺的早一些,盡管包括一向從不親自勞動的中隊長閣下,都屈尊降貴的親自動手進行掘土工作。但在王德耀的兩個連完成合圍的時候,他們也隻是來得及炸倒了幾根大樹,挖掘了一些散兵坑作為掩體。就連最基本的交通壕,都沒有來得及修建。

不過盡管工事修建的很草率,固守的這個山包的麵積也不大,但是這個中隊長卻是很有一套。他在聽到前邊先頭中隊作戰時候的炮聲,知道在火力上自己肯定不是對手。要想拖延到增援,就隻能自己想辦法。

雖說時間倉促工事沒有能夠修建多少,但是這個家夥卻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形成了梯形的部署。他很清楚,將所有的兵力放在光禿禿的幾乎是寸草不生的山頂,隻能讓對方的炮火覆蓋。

同時按照自己目前的工事來看,如果將兵力全部聚集到這個不大的山包上,隻能讓自己的部隊在敵軍優勢火力的殺傷之下,快速的被消耗幹淨。這一手對於日軍來說並不陌生,在關內戰場上他們就是這麼幹的。所以在眼前形勢逆轉的情況之下,這個中隊長還是很明智的盡可能將兵力分散開來進行防禦。

除了以一個小隊的兵力,留在山頂攜帶兩挺輕機槍和一挺重機槍,作為火力增援山腰和山腳的兵力之外。將其與的兵力,都放在了山腳和山腰上。短時間之內,便構成了相互交叉、掩護的火力配置。

同時將攜帶的其餘兩挺重機槍,放在了一個極為刁鑽的位置上。而這兩挺重機槍所在的位置刁鑽不說,最關鍵的是有一個簡直可以說是由幾塊兩人高的大石塊構成的幾乎堅不可摧的天然掩體。

這個位於山體棱線上的天然掩體,實在是太過於堅固了,而且位置也極其的刁鑽。直瞄火力,除了調集大口徑加農炮之外,即便是七十五毫米野炮,想打卻很難穿透前邊作為掩體的兩塊一人高的天然大石頭。

使用曲射火力,無論是山炮還是迫擊炮卻是很難直接命中。就是命中,也無法擊穿這個天然掩體上麵,橫亙在兩邊形成一個蓋子的一塊碩大的石頭。而這兩挺重機槍的射界,卻是覆蓋了整個山前。在有利地形的協助之下,幾乎不用轉移任何陣地,就可以封鎖整個抗聯的進攻路線。

這個孤零零的小山包雖說麵積不大,也隻有百餘米高,但是地形卻是相當的陡峭。三麵都是幾乎成七十度的峭壁,僅有東麵有一條山路可以上山。這就使得日軍可以將有限的兵力和火力,集中在正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