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底氣(1 / 2)

雖說對抗聯的戰鬥力,作為老兵出身的他一向相當的自信。但是王德耀卻並非狂的像一木清直那樣,狂的自認為自己一個聯隊可以挑戰整個林西戰場上,擁有幾百輛坦克、重炮的抗聯集群。他手中就這兩個團的相對有限的資本,他可不想被折騰光了。

要是這兩個團被打光了,總部交給自己的整個林西戰場北翼將會無兵可守,也就實際上相當於崩潰。所以他還沒有那麼的瘋狂,去將全部的實力都投入到一場賭注之中。雖說不甘心拘泥於死守,但王德耀的腦海裏麵也一直在保持著必要的清醒。

而此次一木清直,將自己的行軍序列從大隊拆成中隊,卻是正好趁了王德耀的心願,讓他感覺到自己一直尋找的戰機來了。對付聯隊或是大隊一級的日軍,他手頭的兵力不算多,怕被黏住。但是對付一到兩個中隊,他還是自認沒有問題的。

再加上前沿傳過來的,這個二十八聯隊在白天的空襲之中遭受損失的情報,讓他感覺到自己還是有利可圖的。一個實際上已經被打個半殘,現在卻又以中隊為建製行進的日軍聯隊,這不是自己一直期待的肥肉,還有什麼能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人,這個時候不狠狠的咬下一塊肉來,還等待什麼時候?

其實倒是不能不說王德耀這個家夥膽大包天。在麵對日軍一個整編師團的情況之下,雖說有著相對有利的地形可以利用,但是他手中的兩個團都是新編成的部隊,嚴重的缺乏實戰經驗。

除了大部分的幹部以及部分作為戰鬥骨幹的老兵之外,絕大部分的戰士可以都是說上清一水的都是沒有參過戰的新兵。老兵固然戰鬥力沒的說,但是沒有作戰經驗的新兵還是占據了大多數。

在這種情況之下,這個家夥居然敢在日軍兩個聯隊麵前。隻留下兩個營的兵力,而將其與的部隊全部抽調出來,即便有著強大的地空火力支援,不能不說是一種冒險。一旦他手中的那個團被他選中下嘴的對象吸引住,其他兩個方向的日軍在加快行軍速度,恐怕他的整個防線都有崩潰的危險。

但這個家夥,卻是就這麼做出來了。在得知二十八聯隊的行軍序列與其他兩路日軍相比,被拆的更加零散之後,王德耀沒有絲毫猶豫的帶著手中唯一一個團,立即兵分兩路迎著二十八聯隊前進方向撲了過去。並快速的在二十八聯隊的行軍路線上,部署了三個相互支撐的伏擊圈。

隻不過在他看來,隻要自己把握住時機,打一個時間差順手牽點羊還是沒有問題的。他相信隻要快進快出,還是應該不會偷雞不成蝕把米的。這一戰,在王德耀看來關鍵就是在一個快字。隻要把握住這個要訣,自己就能夠得手。

王德耀其實敢這麼做,也並非是一點底氣沒有。手中的這個團,的確是新編團。部隊中的戰士,也的確雖說完成了全訓,但還沒有參加過戰鬥的占了大部分。但是這個團的連以上幹部,包括三個營長,則清一色的都是老部隊挑選出來的優秀連長提拔的。實戰經驗極其豐富不說,而且都是那種敢打敢拚的家夥。

每個連的三名排長中至少有一人是老兵提拔上來的。剩下的兩個剛畢業軍區教導隊的學生官任排長的排的副排長,還有三個班長則清一色的都是老兵。每一個戰鬥班裏麵,也至少有一個老兵作為骨幹。

也就是說,這個團的肉都是新的,但是骨架還是老骨架。這種以老帶新的方式,隻要經曆過一兩場戰鬥,部隊很快的就能成熟起來。以老帶新,這是抗聯組建新部隊的傳統。在新部隊之中編入一定數量的老兵,以加快新部隊的戰鬥力形成。

要是單純的拿新幹部、新兵組建的部隊,直接拉上戰場,那不叫編練鍛煉部隊,那叫讓新兵去送死。眼下王德耀手中的兩個團,正是這樣的部隊。部隊是新部隊,但是實際上是以老帶新。

而且這兩個團在空運到林西戰場之前,考慮到林西戰場這裏可能會麵對的形勢,總部還從剛出院的傷員之中,專門調撥了五百人給這兩個團,作為骨幹和機動力量使用。這兩個團實際上,是兩個加強團。裝備雖說比不了老部隊,但是實際上也差的不太多。

雖說沒有裝備自動步槍、通用機槍等一些自動武器,但是王德耀在接手之後,從王光宇在林西戰場上繳獲的武器之中,要了二十四挺九二式重機槍。在臨來的時候,本著不空手而歸的原則,又從總部後勤部那裏硬要了儲備的,海拉爾戰役繳獲的十二挺水冷蘇製馬克沁機槍。

三十六挺重機槍,他編製了四個重機槍連,專門在重要方向集中使用。作為現在的一支軍隊,重機槍是最基本的配置。哪怕這支軍隊再窮,重機槍至少也會配備一些。作為營一級主要支援火力使用。

但是將三十六挺重機槍,編組成集群的方式使用,那恐怕威力就絕對非一般的重機槍連可以相比了。要知道即便是日軍,一個師團的重機槍數量也不過七十二挺。而王德耀手中不算兩個團各自原有的十八挺重機槍,僅僅這三十六挺重機槍,就相當於日軍半個師團的重機槍配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