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的問題(1 / 2)

王光宇的為人,楊震很了解。他是對自己要求相當嚴格,甚至是那種苛刻的人。他不允許自己有失敗,更不能允許因為自己的一時疏忽,影響到全軍下一步作戰。這件事如果不和他談一下,會成為他心理的一個負擔,也會影響他在下一步作戰的發揮。

之所以楊震與王光宇談的很透徹,他就是擔心王光宇心態上出現什麼問題。這也是楊震為何在十二吐一線,越庖代俎部署給王子陽和祁誌標任務的原因。他知道在自己趕回王光宇司令部之前,因為一時的分析出現失誤,差點沒有給部隊帶來嚴重損失的王光宇,在調整部署的時候很難在放開手腳。

倒不是他因為一時的失誤,而無法承受心理上的壓力。王光宇不是那種跌倒了,就很難爬起來的人。他是一個相當有韌性的人,絕對不是那種承受不起失敗的人。但是對於這種對自己要求近似苛刻的人來說,如果不想辦法調整好他的心態,很容易讓他在後麵的指揮上出現束手束腳的情況。

楊震之所以說這番話,就是擔心他在心態調整好之前,在指揮上轉為過於保守。看著麵帶愧色的王光宇,楊震能說什麼,隻能盡可能的調整他的心態的同時心中微微的歎息:“整個部隊的高級指揮員,還是太年輕了。年輕人固然有年輕人的優勢,但是心理上卻不見得真正的成熟起來。”

王光宇雖說比自己大了幾歲,但是今年也不過才三十歲。這個年齡段,在一般國家的正規軍隊之中,能當上一個團長就已經很了不得了。大部分人這個年齡,正常的都應該在營長一級的位置上,甚至很多人隻是一個連長。

能出現這麼年輕高級指揮員的軍隊,除了那些軍閥世家的第二代之外,恐怕也就隻有經曆了大肅反,將那些經驗豐富指揮員殺的幾乎一幹二淨的蘇軍。以及抗聯這種重新組建,幾乎是白手起家的隊伍了。

固然無論是今年不過才三十歲的王光宇,還是二十八歲的陳翰章,在之前抗聯擔任師長的時候更加年輕。隻有二十四五,甚至是二十三四。但師長與師長,也是不一樣的。那時的抗聯一個師也不過幾百人,還沒有眼下抗聯的一個營多。

現在抗聯一個師,不算炮兵與其他配屬的部隊足足上萬兵力,更何況一個縱隊司令員?而眼下全軍高級指揮員之中,年紀最長的軍區政委李延平,也不過才三十八歲。全軍師以上幹部,沒有一個過四十歲的。

雖說當年的紅軍,二十多歲的軍師長也不少見。林總擔任紅一軍團長的時候,也不過才二十多歲。但那時的紅軍,同樣的一個師那裏能和現在的抗聯相比。無論是對手,還是裝備、部隊的規模都遠遠的無法相比。

沒有經過多年正規職務上的晉升和沉澱,年紀很輕就擔任高職,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不該有的毛病。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雖然有衝勁,不墨守成規。但是心理卻不一定真正的成熟起來,心態還需要一定的磨練。

此次負擔指揮最關鍵的,也是此次會戰主要戰場的整個西滿的戰事,這本身就是對王光宇的一項巨大的考驗。可以想象這個年輕的指揮員,身上背負的壓力之大。再加上這次並不會影響全局的失誤,很容易讓王光宇出現患得患失的感覺。

希望王光宇能迅速的調整好心態,以最佳的狀態,迎接下一步最嚴酷的挑戰這才是楊震開導他的原因。他不希望王光宇因為這一件“小事”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而影響他在指揮上的發揮。

楊震清楚的預料到,此次會戰最艱難的時刻即將來臨。在這個時候,作為西滿戰場上的總指揮,王光宇如果不能迅速的調整好心態,很容易出現問題的。這個時候沒有心理谘詢那麼一說,更沒有心理醫生。除了自己快速調整心態之外,沒有人能夠幫助你。

聽到楊震的這番話,王光宇雖然沒有表態,但卻是微微的點了點頭。雖然沒有回答楊震的話,但是楊震從王光宇眼中堅毅的目光看出來,自己的話他聽進去了。隻要調整好心態,他會做好的,這一點楊震毋庸置疑。

楊震站起身來,拍了拍王光宇的肩膀道:“老王,我們都很年輕。你才三十歲,我卻還不到三十歲。年紀輕輕的便身居高位,手上掌握著成千上萬人的生死。甚至我們每一場戰鬥的得失,每一個細節的成敗,甚至關係到我們民族今後的走向。”

“這種壓力不僅僅是你,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如履寒冰的感覺,可不僅僅是你一個人。我們每一次戰鬥,都是沒有退路的戰鬥。因為我們都清楚,一旦輸了,失去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有整個部隊,整個根據地和眼下來之不易的局麵。”

“但是壓力不能成為包袱,更要成為動力。我們年輕固然有些方麵,比如在某些方麵的經驗不如老將。但是年輕有年輕的優勢,我們要將這個優勢發揮到極致。打出我們自己的一片輝煌天地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