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楊震重視的原因(1 / 2)

而此刻正在與擔負指揮林西戰場內所有裝甲兵的裝甲一旅副旅長,一邊細致的觀察著戰局,一邊不住的評價得失的楊震。那有心思去管自己突然出現在這裏,會對一個副團長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在讓自己的警衛排協助祁誌標清理日軍殘部後,他將眼光和心思迅速的轉移到了前麵已經與日軍接觸上的戰場。這是抗聯的坦克部隊自從組建以來,與日軍坦克聯隊一級的部隊,打的第一場正規的坦克戰。也是第一次與敵軍的坦克部隊,進行麵對麵的戰鬥。

更可以說是自七七事變以來,在打了已經整整四年的戰爭之中,中日坦克之間第一次麵對麵的對決。之前的國民政府雖然也裝備了部分的坦克,一是數量不多,二是使用上與日軍同樣存在著不小的誤區。

再加上中國軍隊的坦克,在戰場上早早的不是因為在運用上的錯誤損失餘燼,就是在撤退的途中因為油料補充不上而被拋棄,以及有些刻意保存實力的舉動。所以即便是在投入力量最多的淞滬戰場上,雙方的坦克基本上沒有照過麵。所以此次在十二吐一線的激戰,完全可以說是中日戰場上的第一次坦克對決。

所以對於這場戰鬥,楊震可謂是相當的重視。甚至不惜在戰局已經進入關鍵節點的情況之下,親自趕到十二吐一線觀戰。不過楊震雖然趕到十二吐一線,但並未參與實際指揮。而是就在一邊觀察戰局,具體指揮還是由裝甲旅的那個副旅長負責。

自己在兵力占據優勢,裝備上的優勢更非日軍可以相比的。此戰雖說是東北戰場上首次中日之間的坦克對決戰,但是雙方的實力對比還是有一定差距。雖說損失不可避免,但是楊震認為這是一個鍛煉部隊的難得機會。

盡管楊震也清楚,受製於國力和作戰思維的不同,日軍的裝甲兵規模遠遠無法與歐洲國家相比。但是在本土擁有設計、生產能力,雖說性能與西方列強有一定差距,但是完全可以立足自身生產的情況之下,日軍隨時可以大規模的擴充自己的裝甲兵部隊。

這次遭遇的是日軍的一個坦克聯隊,下一次可能遭遇的就是兩個,甚至更多的日軍坦克聯隊。而訓練場上的訓練永遠隻是訓練,代替不了真正的實戰。隻有在戰場上與日軍坦克部隊打一場真正的實戰,部隊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更能檢驗出自己部隊身上還有哪些缺點,以便更好的改進戰術。

雖然楊震也知道,在東北戰場上,甚至整個中國戰場上,受製於雙方實力的對比,像蘇德戰場上那樣大規模的坦克戰幾乎沒有爆發的可能。作為一個資源貧瘠的島國,在軍隊建設與發展上,日本人注定了隻能以海軍這種吞噬金屬的巨獸為主。

而陸軍的發展,永遠都隻能放在第二位。就算日本人拚了老命,他們生產的坦克數量也不會太多。別說是蘇德戰場上的那樣大規模坦克會戰,就是進行裝甲師一級的坦克會戰,都不會太容易。

即便是在不遠的將來,兩軍可能在戰場上進行的坦克會戰規模,恐怕更多的還是聯隊一級的,最多也就是日軍所謂的旅團規模一級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在十二吐一線的這次日軍聯隊一級,抗聯加強營一級的坦克戰,對於抗聯的裝甲兵來說是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因為這種規模的作戰,將會是他們在未來相當長一段的時間之內,會與日軍裝甲兵力量進行的主要戰鬥規模。也是第一次對抗聯之前進行與日軍坦克部隊作戰訓練成果,進行第一次真正的檢驗。

為了在這個難得的機會裏麵,鍛煉部隊指揮員能力和意識。而且自認為對於裝甲部隊的臨場指揮,自己非專業的科班出身。在考慮到不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之下,盡管楊震在此次戰鬥之中為了表示重視而親臨一線觀戰,但是他還是采取了放手的辦法。

他此次來十二吐一線觀戰,還是要觀察一下裝甲旅在戰場上的表現以及對於戰術的運用得失,在今後需要對訓練和戰術運用進行哪些調整。並非是要親自去指揮這些坦克部隊,與日軍第三戰車聯隊打一場坦克決戰。

為了不幹擾指揮,他甚至在戰鬥剛剛打響的階段,連一句話都沒有說。就在那裏舉著望遠鏡仔細觀察著戰場。隻不過他雖然一言不發,但是他坐在那裏就讓擔任指揮的裝甲旅副旅長王子陽感覺到壓力很大。

實際上這次反擊對於王子陽來說,組織的多少有些倉促。此刻裝甲旅坦克團的主力以及摩托化步兵團,正配屬騎兵旅的兩個營,一師的一團由李明峰指揮在巴林左旗境內作戰。留在林西境內的坦克部隊除了五個坦克連之外,多是之前在戰場上負傷,眼下正在搶修的坦克。

即便是這僅有的五個連之中,駐守孫家營子一線的坦克部隊,並沒有參與此次戰鬥,就留在原地準備迎戰日軍可能進行的反擊。而在十二吐一線身後的兩個坦克連,則因為在搶占林西後已經處於相對不太重要的位置上,這兩個連實際上是由三個坦克連剔除正在大井維修的戰損坦克後臨時編成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