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光宇的話,楊震卻是搖了搖頭。這個家夥還是一個大口徑反坦克炮擁護者,隻是他的這個眼光還是短了一些。也是這個時代本身就正處於坦克的一個大發展時期,反坦克炮和坦克的競爭,貫穿了整個二戰。在自己的部隊之中,也出現這樣的人也不足為奇。
看著自己對麵的王光宇,楊震想了一下之後才道:“其實,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本身。當然反坦克炮,尤其是大口徑的反坦克炮也是一種性價比比較高的反坦克武器。但是反坦克炮隻能選擇固定發射陣地的作戰模式,實在是太被動了。而且口徑越大,越是笨重。”
“隻能使用即設陣地作為發射陣地,這對於擅長高速突擊的坦克來說,還是死板了一些。如果對方采取大集群的裝甲突擊戰術,你需要部署多少的反坦克火炮才能擋住敵人的坦克集群?十發炮彈也許擊毀不了一輛坦克,但是在你打出這十發炮彈的時候,坦克也許都有可能衝到你麵前了。”
“要知道坦克的出現就是為了進攻所準備的,是火力、機動與防護力有效的結合。他們是隨時在活動的,不是固定的陣地。將坦克集中到一起,組成大規模的裝甲集群,隻要油料供應充足,在幾天之內甚至可以轉戰千裏。”
“坦克的出現,為千裏機動作戰創造了一種新的作戰模式。他的最大優點就是將防護、機動性和火力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可以選擇戰線的任意一處進行突破。而且可以進行大範圍的機動穿插作戰,對敵軍集群目標實施包圍。”
“日軍以掩護步兵突擊的裝甲部隊戰術,將坦克的行動限製在掩護步兵上,這本身就是一種小國寡民和國力不足的表現。當然也與潛在的主要作戰對象,也就是我們中國本身即沒有多少坦克,反坦克裝備也不足有一定的關係。”
“將坦克平均分配給各個師團,看似增加了步兵的攻擊能力。但是卻將坦克的使用範圍限製的過於狹窄,部署的也過於分散。要是換了那些坦克大國,日軍的這個戰術甚至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我在這裏要提醒你的是,日軍的裝甲戰術使用是一個錯誤的。真正懂得坦克戰術的指揮員,不應該是這種使用的方式。因為他沒有發揮出坦克的最佳性能,也就是他的機動性體現出來。他們更多的是將坦克作為一種步兵支援武器使用,而不是作為一種突擊武器使用。”
“當然,坦克究竟該怎麼使用,目前全世界也都在探索之中。當然我也不是說德軍的坦克戰術就是最正確的。每個國家的國情與生產力的發展情況不同,符合自己的裝甲戰術也不會相同。”
“就比如說蘇聯人,他們自蘇德戰爭爆發以來已經損失了上萬輛的坦克。雖說也算傷筋動骨,甚至可以說是重傷,但是要說其裝甲力量全軍覆滅卻遠遠的算不上,因為他們手中還有可以作戰的坦克群。而我們隻要損失超過五百輛的坦克,就可以說的上是全軍覆滅了。”
“所以每一個國家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製定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裝甲戰術,不能完全的照搬別的國家。當然借鑒還是必要的,但是不顧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生搬硬套,卻是絕對不可取的。”
“但無論你怎麼變化,在新型的反坦克武器沒有出來之前,坦克還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作為一個適應現代化戰爭的指揮員,必須要懂得怎麼樣運用坦克。當然你不是坦克部隊的指揮員,你考慮的更多的應該是怎麼樣在戰略的環境之下運用你手中的坦克部隊,而不是應該去考慮在戰術上怎麼運用。”
“我說你在戰術上的有些保守,指的就是你的這麾下的這個坦克旅的使用上。你也犯了與日軍一樣的毛病,將配屬給你的坦克作為步兵和支援武器使用,而忽視了這種武器真正的作用,也就是它的高速突擊作用。”
“這次你迂回部隊在整體的作戰表現上,可以說是可圈可點。但是在坦克部隊的運用上,卻是很失敗。你看看你現在裝甲旅各個部隊的分布,簡直成了羊拉屎了,東一坨、西一坨,根本就沒有能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拳頭。”
“當然你的這種戰術運用,與林西的地形有關係,但是也未嚐不是與你腦海之中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坦克運用戰術有關係。”說實在的我們接觸最多的兩支擁有坦克部隊的軍隊,無論是蘇聯還是日本,至少是現在對於坦克戰術運用都不成功。最成功的德國軍隊,距離我們又是太過於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