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何以報德?(1 / 2)

楊震的話音落下,王光宇沉默了下來。作為海拉爾大屠殺的見證人之一,以及第一個達到海拉爾的抗聯高級指揮員,王光宇心中也堵著一口氣。而且從林西戰鬥之中,俘獲的日軍戰俘身上搜出的東西,更讓在場的所有人無不恨這幫畜生恨的咬牙切齒。

那些被用鹽醃過的女人乳房,一看就是活著從女人身上割下來的。上麵還帶著斑斑血跡的首飾,還有那些在屠殺的時候拍攝的照片,更加清晰的將日軍在海拉爾的大屠殺罪惡行徑清晰的展現出來。

原本按照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要求,是不許搜查俘虜腰包的。但是這些日軍士兵,不把他們搜的精光,那裏會讓人放心?抗聯曾經不止一次出現過因為搜身時候大意,俘虜用藏起來的手榴彈拉上看守一起陪葬的事情。有了這個前車之鑒,按照現在抗聯的規定,在俘獲日軍的第一時間必要讓他們脫光接受檢查。

而且在楊震看來,這些來到中國戰場上的日軍士兵,身上每一個錢幣,都滲透著中國人的鮮血。殺俘雖說不詳,也是中央不允許的,但是將這些人搜的一個底朝天還是必須的。從中國人身上搶奪的財富,讓他們留下將來帶回國才是犯罪。

抗聯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搜查俘虜腰包這一條,對日作戰的時候基本是無效的,這一點雖然沒有公開,但是在部隊之中應經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過這些搜查,並不是由普通幹部、戰士進行的。而是由政治部敵工部指定專人進行搜查,所有繳獲的財物一律都是要上繳的。

這些罪證,原本是這些野獸帶在身上,沒事相互炫耀、欣賞的。卻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被王光宇的部下當場就搜了出來。這些罪證,當時就讓戰士們眼睛都紅了。如果不是有著嚴格的紀律要求,這些俘虜根本就得到後送的機會,當場就能被義憤填膺的戰士給活活打死。

對於楊震的這番話,王光宇沒有回答,也沒有辦法回答,更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在他看來,這麼做的確也是解恨。但是從內心之中,他還是不太認同楊震的這種做法。人死賬消,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無論他生前做了多少惡,人死了也就一切都了解了。

挫骨揚灰,那是過去封建社會帝王才做的事情。雖說隻是哈爾濱省立一中畢業,但眼下國內對國文與曆史教育的重視程度,要遠遠超過後世。盡管沒有讀過大學,但是王光宇對於中國曆史還是很了解的。

挫骨揚灰,這是對某個人恨到極點才會做出來的事情。當年王僧辯之子王頒,因父親死在陳武帝手中。在隋滅陳後,掘開陳武帝之萬安陵,將其屍骨挫骨揚灰灑入池塘,命陳軍戰俘喝掉。千百年來,多為後世史書所詬病。

眼下如果抗聯也這麼做,豈不是顯得有些胸襟過於狹窄?這和中國幾千年一向講究寬大為懷的思想,有些不太符合。按照一號的做法,這豈不是和過去的那種昏君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嗎?隻是這些話,打死王光宇都不會說出口的。

見到王光宇默不作聲,楊震又豈能不知道自己這位最得力的部下之一心中再想著什麼。隻是這種事情,楊震一時也無法解釋的太透徹。以德報怨這是很多國人的想法,但又有幾個人懂得以德報怨的真正還以?對於日本這樣的虎狼成性的國家和民族。以德報怨、何以抱德?

中華幾千年來,詩書、文字、禮儀、農經,甚至飲食、服飾對周邊國家無不傾囊相授。可以說無論是日本、朝鮮還是其他周邊的國家,都是吸取著中華五千年泱泱文明曆史,成長起來的。

卻不成想到這些靠在中華肩膀上的國家,待自己養的膘肥體壯之後,便反過來吞噬曾經哺育過他們的中華血肉。日本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什麼?是吸取中華五千年來文化的精華,是靠著中華民族的血肉喂養起來的,是靠掠奪我中華無數財富發展起來的。

對於這種子係中山狼,得誌便猖狂的民族,還和他們講什麼以德報怨?唯一應該做的就是狠狠的揍他們,揍的他們見到再見到中華二字就渾身哆嗦,再也不敢生出窺視我中華之心。對於一隻吃飽了就要咬人的狼,還和他們講什麼禮義廉恥?

隻是這些話,現在還不是說的時候。優待俘虜,無論是重慶方麵,還是延安方麵,都是一樣的要求和待遇。說是瓦解日軍鬥誌,真是可笑。你優待幾個被俘的日軍士兵,就能瓦解敵軍的鬥誌了?

在日本軍隊的傳統教育觀念之中,投降被俘被視為最可恥的事情。不僅自己抬不起頭來,就連家屬也要受到牽連。寧死不降,是這些日軍從入伍的那一刻起就接受的教育。這些俘虜除非戰爭結束、日本徹底的戰敗。否則即便是被放回去,也會被勒令切腹自盡,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這就是他們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真正所在,寧死不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