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炮擊的效果(2 / 2)

熱河的民居,可不是後世農村已經相當普遍了的鋼筋混凝土構築的。這個不大的小山村中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典型的中國北部地區的土坯房,極少有磚瓦結構的房子。這種土坯房,防炮能力極差。

別說是大口徑的山野炮,就是輕型迫擊炮或是這種炮彈初速較低的九二步兵炮發射的炮彈。一炮下去,整間房子基本上就會被徹底的摧毀。將部隊放在這種房子內,挨上一炮傷亡絕對小不到那裏去。

那個帶隊的連長,而是除了前沿的一個排之外,將其餘的部隊都放在了前沿後麵幾個大一點,已經相互打通的院落之中。一個院落放上一個班,即作為二線阻擊陣地,也可以因為部隊過於集中,而被日軍可能的炮火殺傷。

至於發起攻擊的日偽軍所謂遭遇到幾十挺機槍的攔截,不過是這一個排守軍手中的自動步槍而已。至於其餘的火力,不過是三挺班用輕機槍外加上兩挺通用機槍而已。隻不過這些使用彈鏈供彈的通用機槍,以及使用七十五發彈鼓的班用機槍的火力持續性,讓日偽軍覺得自己在被五挺以上的重機槍在狂掃。

而高田泰宏將炮兵主要火力,都放在了圍牆上以及機槍陣地之上,對於後麵的部隊幾乎沒有任何的影響。就算是放在前沿的一個排三個步兵班中的兩個,也在炮聲響起的時候,快速的撤到石牆後麵原來挺進軍警衛團挖的一條半人深的戰壕內隱蔽。

這條戰壕雖說不深,隻有半人深。但是成蛇形構築,躲避日軍的炮火已經足夠了。實際上著也並不是專門為作戰挖掘的戰壕,而是挺進軍在總部進駐這個山村之後,為了加固外圍的防線,取土修建工事而挖成的。隻不過特地挖掘成蛇形,以備不時隻需。

總部不可能在一個地方長時間駐紮,所以這裏也沒有修建專門的防禦工事。在總部進駐這裏之後,隻不過將村民修建的石頭圍牆連接起來,並在石牆後修建了適合作戰的斜坡,形成一道環形的防禦工事而已。這道所謂的戰壕,也就是為了就近取土,而在石頭圍牆後挖掘的。

為了此事,警衛團的負責人還被政委狠狠的批評了一頓。原因很簡單,因為各戶的院子內大部分都是自家的菜地。你那裏挖土,菜地基本上就被毀掉了。這種行動,對於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挺進軍來說,這無疑是一種破壞部隊的群眾紀律,毀壞人家的菜地的行為。如果這些日偽軍在晚來一天,這些所謂的戰壕恐怕就要填平了。

不過這種做法雖說有違反部隊群眾紀律之嫌,但眼下這些不深的壕溝卻是正好起到了防炮的作用。在炮聲一響,前沿的部隊大部分人就立即撤到了壕溝裏麵。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樣的損失,唯一的一個傷員,還是在臥倒的時候,被一條不知道什麼時候竄進來的蛇給咬傷的。

至於那個機槍陣地,早在打退日偽軍第一次進攻之後,就在第一時間轉移了陣地。被兩發榴彈直接命中的那個機槍陣地,隻是這挺機槍為數不少的陣地之一。高田泰宏一口氣打掉了攜行炮彈一半的數量,隻造成了一個戰士輕傷,還有圍牆被炸開了幾個大洞。這是在日偽軍這次炮擊之中,抗聯這個連所付出的全部代價。

火力下降?當然了隻留下一個班外加一挺機槍的兵力和火力,阻擊日偽軍隨後的趁機突入,火力能不下降嗎?如果不是前麵發起衝鋒的日偽軍,不顧被自家炮火殺傷的危險,緊跟著炮彈的炸點發起衝鋒。在日軍炮擊的時候,隻留下一兩個觀察員就足夠了。

盡管前沿的守軍從一個排,改為一個班。但卻仍舊讓衝鋒的日偽軍,並沒有撿到多大的便宜。不過這次發起衝鋒的日偽軍,趁著守軍火力密度臨時下降的機會,沒有像前幾次那樣,每次攻擊失敗後的被趕回山腳下的出發地。

而是在炮火的掩護之下,不顧傷亡硬生生的將攻擊出發點向前推進了一百餘米。即便無法前進,也不在後退。而是就地用屍體和傷兵壘成工事,與守軍對射。當身後的炮火,再一次打來的時候,則在炮火的掩護之下,再一次發起衝鋒。

這種攻擊方式雖說顯得有些狼狽,甚至可以說是一米一米的向前拱,而且傷亡也大了一些。用屍體和傷兵壘成工事,對士氣的影響也很大。但是成效也還是比較顯著的,輪番攻擊下來,其距離被日軍炮火炸開的缺口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