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感覺與惱火(2 / 2)

同時因為穿透力過大,在近距離射擊的時候,很難一槍就給對手造成致命的傷害。這個時候,可沒有防彈衣那麼一說。手槍在近距離射擊,停止作用差,除非命中對手關鍵部位,否則給對手帶來的傷害,很多的時候不足以致命。這種手槍在近距離射擊,即便是命中對手,也通常是一槍倆眼,無法讓敵人徹底的喪失戰鬥力。

當然要是在二十五到五十米距離左右,這種手槍的殺傷力絕對是驚人的。一槍命中,最低也是輕傷。但是誰又能保證,每次開槍都會在二十五米的距離之外?尤其是在室內或是狹小的空間之內作戰的時候,開槍距離不到十米的情況,可是相當的普遍。

要知道軍區直屬偵察旅在使用手槍的時候,很多都是在室內或是極近的距離,無法使用其他武器,隻能使用手槍的情況之下。如果在狹小空間內作戰,使用自動步槍,那無疑是嫌自己命不大。即便是抗聯裝備的中間型槍彈,在這種空間作戰,其跳彈殺傷力也是驚人的。

去年夏季會戰結束之後,直屬偵察旅很多幹部、戰士便打報告要求換槍。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幹部、戰士,認為這種可以在二十五米距離內,穿透六厘米磚牆的手槍侵徹力大,結構簡單,也提出保留這種手槍。

經過反複研究,鑒於勃朗寧M一九三五式手槍的優異性能,即便到後世很多年之內還是一款優秀的手槍。楊震還是決定從美國訂購了一萬支使用九毫米子彈,彈匣容量十三發,精度極佳。最關鍵的是停止作用好的勃朗寧M一九三五手槍,作為直屬偵察旅配用戰鬥手槍。

不過雖然換裝了新式手槍,但直屬偵察旅原來配備的蘇製托卡列夫手槍,也並沒有完全退出裝備序列。每個作戰小組,也就是每個戰鬥班都保留了一到兩支。以便在必要的時候,保證穿透力。

至於其餘的作戰部隊,考慮到與衝鋒槍彈藥的通用性問題,以及一般部隊作戰任務不同,主要是以野戰為主。即便是巷戰,機會也並不普遍。最關鍵的是費用問題,則繼續使用蘇製托卡列夫手槍作為基層指揮員的配槍。

不過考慮到警衛部隊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城市內警衛時,手槍穿透力過大也很容易傷到老百姓。而在戰場上執行警衛任務的時候,一般使用自動步槍或是衝鋒槍。所以楊震給師以上幹部的警衛員,也換裝了這種手槍,作為貼身警衛武器使用。

並不知道這種手槍出現在抗聯會有如此多原因的這位老帥,在感慨之餘也多少有些覺得抗聯現在裝備兩種口徑不同的手槍,此舉顯得有些浪費。一支軍隊裝備兩種口徑不同的製式戰鬥手槍,根本就沒有必要。

而且此舉在其他僅僅一個二級軍區,裝備的手槍口徑就達到十餘種。甚至很多手槍,每種隻有幾發子彈。除了毛瑟手槍彈口徑比較統一之外,其餘的手槍根極少有口徑相同。在自己部隊,已經裝備了一種性能很優秀的戰鬥手槍的情況之下,另起爐灶新搞一種口徑完全不同的戰鬥手槍,無疑是一種浪費的舉動。

抗聯的標準配置的蘇製托卡列夫手槍,這位老帥曾經試射過給自己送糧食的部隊所使用的這種手槍。感覺到雖然有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後坐力有些過大,但是本身性能還是很出色的。最關鍵的是結構簡單,適應性極佳。而且威力甚至還在目前關內部隊裝備的各種駁殼槍之上,精度也要好於駁殼槍。

可以說在自己使用過的各種手槍之中,性能絕對是一流的。雖說精度與勃朗寧手槍相比,略差一些,後坐力也大得多。但是殺傷力卻要比勃朗寧手槍大的多。重量,也比毛瑟軍用手槍也要輕的多。與普遍作為自衛手槍的勃朗寧手槍相比,更適合作為戰鬥手槍使用。

拜此時的中國,幾乎成了世界各國輕武器展覽館的原因,這位從軍已經三十年的老帥。對於國內的各種手槍,雖然不能說都使用過,但是都很了解。對於蘇製托卡列夫手槍的性能,他還是很欣賞的。

這種手槍,很適合部隊目前整體文化水平較低的情況。所以他認為抗聯,此時在搞一種手槍完全沒有必要,也浪費了本身就相對有限的資源。對於楊震搞兩種性能差不多的手槍,他雖然沒有說,但是顯得很不讚同。

但在隨後的戰鬥之中,一場剿滅一股滲透進來的日偽軍便衣隊,解救被挾持為人質的挺進軍政治部宣傳部文工團團員的近戰之中。除了見識到抗聯警衛部隊的戰鬥力之外,他很快便以從軍三十年的眼光,敏銳的察覺到了楊震之所以搞這種手槍的用意。

這位老帥的觀察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在他的耐性耗幹之前,總算摸清楚了情況的負責擔任挺進軍總部警衛工作的警衛團長的彙報打斷了他的思路。隻是這位警衛團長的彙報,卻是讓這位老帥很是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