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新式手槍引起的感歎(2 / 2)

除了中央軍之外,別說中央軍中那些沒有後台的雜牌軍,就算是一般有後台的地方部隊,都沒有裝備。因為到貨晚,數量不多。加上到貨的時候,國共已經達成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協議,自然無法繳獲到。

這既然沒有繳獲,那麼也自然談不上裝備。所以盡管十八集團軍各部,勃朗寧手槍的數量不少,但是這種最新款的勃朗寧手槍,也是威力最大的一款勃朗寧手槍卻是沒有見過。其實關內的部隊,也不是完全沒有這種手槍。

楊震在新四軍的時候,就曾經見過新四軍中有幾十支這種手槍。他也曾經試驗過這種他在後世,就繳獲並使用過的手槍。當然這種二戰前設計的手槍,在後世雖說多次經過改進,但畢竟材料與工藝都已經落後,性能與各國裝備的新式手槍無法相比。

但其優良的原始設計,使得這種槍在精度上與威力上依然沒有落後。很多國家的特警與特種部隊,依然作為戰鬥手槍使用。至於在一些戰亂頻發的國家,更是因為其皮實的性能,與蘇製托卡列夫手槍的成為難得的武器。

隻是這種手槍對於眼下國內各個派係的武裝來說,除了財大氣粗的中央軍嫡係部隊來說,可謂是一種全新的手槍。即便在中央軍嫡係部隊之中,也主要裝備一些技術兵種和飛行員,或是中級以上的軍官以及特工人員。

普通步兵裝備手槍,基本上還是以各種駁殼槍或是快慢機,以及原來的各種德製與比利時製造的手槍為主。楊震在新四軍見到的那幾十支勃朗寧M一九三五手槍,還是軍長在組建新四軍的時候,為解決武器不足私下托人從香港買回來的。

隻是因為這種手槍價格太貴,軍長私人財力有限,也就隻買了幾十隻。剩下的買的還是大眾的左輪和西班牙手槍。除了軍長購買的之外,新四軍在東進的時候,又從老百姓手中收集或是購買到國民政府潰軍丟掉一批這種手槍。

這樣一來,新四軍中這種新式手槍的數量反倒是全軍最多的,也是第一批裝備的。隻是因為兩地間隔,這種手槍又多配屬給團以上幹部,所以華北的部隊才沒有接觸到過。因為楊震到新四軍工作的那段時間,很是喜愛這種手槍。

軍長在楊震返回中央的時候,曾經送給楊震二十支。除了十支拖他轉交給中央之外,剩下的被楊震帶回了東北。隻是這種手槍使用的九毫米子彈,因為不是國內主流手槍子彈,所以楊震帶回的子彈並不多。二十支手槍,隻有不到二百發子彈。

現在警衛部隊佩戴的這種手槍,就是抗聯今年年初楊震返回之後,才委托美國人從加拿大進口了一批該種手槍以及部分彈藥,專門給直屬偵察旅換裝。之所以從美國進口,倒不是這種手槍抗聯自身仿製不了。

而是當時正全力生產班用機槍和通用機槍,以及各種高射武器和無後坐力炮的抗聯兵工廠,生產力已經擴張到了極致,生產任務已經排的滿滿的。對於這種眼下並不是急需的手槍,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生產。所以才從美國進口了一批,暫時先應急。

因為價格和彈藥的原因,目前隻裝備了直屬偵察旅作為戰術手槍,以及部分高級指揮部的警衛部隊。一般的團以下指揮員,包括飛行員和裝甲兵在內,配備的還是蘇製或是抗聯自己仿製的托卡列夫手槍。這位老帥沒有見過,也是很正常的。

之所以專門為軍區直屬偵察旅進口這批手槍,是因為軍區直屬偵察旅對於蘇製托卡列夫手槍,以及抗聯自身的仿製品意見很大。原來軍區直屬偵察旅裝備蘇製托卡列夫手槍,雖然殺傷力大、侵徹力強,以及可靠性能好、結構簡單等一些列的優點。

但這種專門為蘇聯軍隊設計的手槍握把,明顯不太適合中國人的手型。在應急狀態之下,這種手槍因為握把的原因,造成急促射擊的精度很不理想。很多的時候,因為持握的不方便,倉促射擊,很容易造成了子彈打扣頭或是飄移。

最讓部隊不滿意的是這種手槍的彈匣容量小,隻有八發子彈。這個裝彈量,與眼下中國軍隊普遍使用的毛瑟手槍相比,數量還是比較少的。當然這個裝彈量,在戰場上作為一般幹部的自衛手槍是足夠了。

作為一般基層指揮員或是營連級幹部,在戰場完全可以很方便的尋找到步槍或是衝鋒槍代替手槍。至於司令部的參謀、政治部的幹事、後勤部的協理員,基本上是不上一線戰鬥的。要是戰鬥真的打到這些人,都拿著手槍去拚命了,那麼這場戰鬥的結果已經是不言而喻了。所以對於他們托卡列夫手槍,已經是足夠用了。

但是對於因為其所擔負的作戰任務特殊性,手槍是一種很重要戰術武器的直屬偵察旅來說,這種手槍彈匣的容量還是有些過小。而且因為生產工藝的原因,有相當部分的手槍,在實戰的時候經常出現卡殼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