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中央已經有了定論,那麼自己還是不要太過於幹涉。盡管這位政工出身的老將,很希望抗聯能夠奪取新京這個偽滿首都,以堵住國內某些對十八集團軍和新四軍相當不利的言論。
看著自己表明態度後,麵前的司令員、政委麵色各異,或是讚同,或是反對的表情。楊震微微一笑而已,並沒有去追問。對於他來說,不可能會為了一個虛名,將自己的部隊,投入到那個無底洞中去。關東軍有那個本錢,抗聯可是沒有那個本錢。
政委不讚同自己的想法,還是想奪取新京的心情,他可以理解。政委雖說目前還在兼任著晉察冀軍區的司令員和政委,但相對於軍事幹部來說,更多的屬於政工幹部。在組建晉察冀軍區之前,多數時間也是擔任政工首長。
考慮問題,自然更多的是從政治角度出發。但自己理解,卻不代表會去按他的想法去執行。新京眼下不能打,楊震已經考慮的很成熟了。
至於馬春生那裏,考慮到會影響這個家夥的積極性,自己沒有和他說實話。馬春生這個人那點都好,也是一個將才。但是最大的毛病就是很容易在一些事情思維太過於活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事情,恐怕沒有槍逼著他很難做到。
一旦讓這個家夥知道內情,那戲就很難在做足了。如果眼下距離新京最近的他再縮頭縮腦,不使全力。擺出隨時要撤退的架勢,自己用他來吸引新京以南日軍注意力的計劃,恐怕就無法實現了。
在楊震看來,馬春生在那邊搞出的動靜是越大,打的距離新京越近。才能將關東軍的目光從西滿吸引過來越多,才更能保障西滿戰事的進展。至於他們自身的安全,楊震倒是沒有太過於擔心。
隻要王效明、劉長順的行動還在繼續,即便日軍出動援軍,他那邊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已經進至舒蘭,前鋒已經進入吉林境內。已經與目前進至九台地區的馬春生所部形成鉗形配合的部隊,隨時可以向東增援與配合。
而且眼下日軍在鬆花江以南的一線防禦已經崩潰,日軍除了被合圍和圍殲的之外,其餘的部隊已經退至新京北麵的二道防線。新京以北目前已經無大股日軍,而且目前整個戰場的態勢,使得日軍也不敢輕易的向那個方向增援。
隻要他沒有打到日軍在新京以北最後一道防線,日軍的反擊還為時過早。隻要陳翰章在他西麵的攻勢還在繼續,相對於更加緊張的開魯、通遼一線,日軍目前的反擊重點也不會放在他那一邊。
單單反擊他們一路,日軍會削弱對兩翼的防守。而全線反擊,除非關東軍傾盡全力,動員手頭所有兵力參戰,否則關東軍目前又會出現頭尾無法兼顧的情況。至少在日軍那個陰謀得逞之前,他們是不會調集所有主力反擊的。這一點,楊震還是有把握的。
如果沒有日軍這個陰謀,楊震倒還真的會擔心日軍可能的反擊。但眼下,楊震可以相當自信的認為,至少在陰謀得逞之前,他們的反擊暫時還不會展開。除非,他們想將自己的部隊也喂魚。,至於馬春生那邊會不會因為冒進帶來重大的損失,楊震也沒有太過於擔心。馬春生雖說有些時候膽子過於大,但是在戰場上還是很慎重的。即不失穩重,也相當的靈活。最關鍵的是,這個家夥的鼻子,也相當的靈敏。
一旦發現周圍情況不對,他也會機動處置的。楊震之所以當初沒有告訴他總部真實的意圖,就是這個原因。要是讓這個家夥知道了總部的真實作戰意圖,這個家夥搞不好馬上就地轉入防禦。而眼下的形勢是,總部要求他打的越往南越好。
除了戰局有把握之外,自己在來之前,也曾經將日軍可能的陰謀向他傳達過。讓他控製一下向南攻擊的力度,把握好南下的尺度。保障好自己的後路,並根據形勢的變化,做好隨時撤回江北的準備。同時命令後勤部在江北準備渡船,以便隨時南下接應。
對於馬春生那邊可能發生的情況,楊震可以說已經盡可能的做了完全的準備,至於剩下的主要還是依靠戰場指揮員的戰場臨變能力了。自己這個總司令,總不能始終大包大攬的,什麼都替下麵去解決吧。
做為一個戰場指揮員,如果連這點應變急智都沒有,又怎麼能將最關鍵的一個部位交給他?選擇這個誘餌的人選,還是要經過慎重考慮的。至少將馬春生放在這個位置上,楊震多少還是有一定底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