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關內部隊(1 / 2)

而為了保障部隊在活動區域補充糧食和其他物資,以及部隊眼下急需的對敵情偵察,林誌強還根據關內的經驗,抽調了一批敵工幹事、偵察參謀、從老根據地帶出來的經驗豐富的老偵察員,以及抗聯抽調過來的老兵骨幹。

並從兩個團中的偵察連之中抽調了兩個偵察排,外加從建製最完整的一團之中抽調出來的五個戰鬥班。與抽調出來的各級幹部,組成一批武裝工作隊,專門對付各個集團部落之中的日偽憲兵和偽滿警察,消滅日偽基層政權,為部隊活動創造有利的條件。

為了盡可能的加強這些武裝工作隊的戰鬥力,林誌強專門從部隊之中給其抽調了一批衝鋒槍。每個班除了必須達到兩支衝鋒槍之外,還特地將強了一個擲彈筒。同時還給這幾支武裝工作隊,配備了部分炸藥和新式的抗聯仿造的蘇製F一手榴彈。每一個武工隊,也都抽調一名經驗豐富的連長指揮。

林誌強給他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專門對付集團部落之中的日偽憲兵和軍警,以及偽滿的基層政權。除了為部隊籌集部分糧食和物資之外,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搞到日偽軍的情報。而這個情報,包括所有的軍事情報。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一切必須的手段。甚至是那些關內幹部眼中,有些不講政策的辦法和手段。

經過苦心調整,雖說眼下部隊的編製縮小了,但建製卻是得到了極大充實了。而且經過調整,旅裏麵手中攥著一個完整的建製團。剩下的一個團雖然編製隻有四個連,但各個連的兵力卻是達到了滿編,甚至還達到了超編的水平。而且經過內部調整,部隊做到了至少以團為建製武器口徑達到了統一。

甚至為了達到武器口徑盡可能的統一,在權衡利弊之下。林誌強抽調了部隊現存的所有波蘭造水冷重機槍和法製重機槍,與別的部隊一對一的換取了九二式重機槍。在重機槍的口徑之中,盡可能的達到了統一。至於其他的步槍,隻能先在旅的內部進行調整,實在數量不夠的則隻能暫時維持現狀。至少要保證一個團內部,輕武器口徑是一致的。

實際上林誌強對部隊眼下裝備的調整並不滿意,感覺關內部隊在分發抗聯調撥武器的時候,有些亂穿衣。從太行山區調過來的一二九師部隊還好一些。在配發武器的時候,按照裝備配發的數量與種類,分別組建了全日械旅和全七九口徑武器的旅。數量不足的,也通過內部調整,達到了齊備。

保證各旅的裝備,至少在輕機槍和步槍的口徑上,達到了統一。重機槍雖然三個型號,但也通過挖掘原有的潛力,盡可能以旅為基本建製實現彈藥通用。抗聯調過來的部分法製重機槍,由於口徑特殊,也盡可能全部裝備到一個旅。

但是原來的晉察冀軍區部隊,雖然現在已經達到了武器編製充足,做到了人手一支槍。並且淘汰了那些缺少彈藥的老套筒一類的雜式武器。但卻並未對自己內部的武器進行調整,也並未盡可能的統一部隊中使用武器的口徑。

別說新組建的各個縱隊,裝備還依舊有些雜亂。甚至團一級的部隊,還存在有七九的德式口徑和六五日式口徑,兩個不同的口徑。至於手槍的口徑,更是有什麼就用什麼。彈藥多的如快慢機和駁殼槍有幾十發,少的美英製的左輪手槍,甚至每支隻有幾發子彈。或是隻有一發子彈給自己用。

通過繳獲和收集武器起家的十八集團軍部隊,本來就什麼武器都有。部隊之中的步槍、手槍,堪稱萬國博覽會。除了裝備量較大的德式口徑步槍之外,其餘的步槍、手槍,種類和口徑多的可以開展覽會。

經曆了幾十年軍閥混戰,到抗戰初期依舊派係眾多的中國,本就是什麼武器都有。到了武器奇缺的十八集團軍這裏,就更是什麼樣的武器都有。甚至各地軍閥土造的質量不怎麼地的武器,隻要能找到子彈,也一樣都有。

至於漢陽造、晉造六五步槍,這種正規廠家生產的步槍,就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武器了。若是能搞到當年二十九軍在大沽船廠仿造的捷克機槍和步槍,也算是很好了。至於能搞到各地軍閥進口的比利時、捷克、德國製造的步機槍,那就了不得了。繳獲一支三八式,能讓一個戰士興奮的幾晚上都睡不著覺。

這種情況造成了部隊本就匱乏的彈藥,更是缺乏。很多種的步槍,每支有幾發子彈,打完了就沒有了。但在武器數量始終不足,在一些部隊之中還裝備有為數不少的大刀和梭鏢,想要步槍還得等作戰繳獲的情況之下,這些步槍能裝裝門麵,也就沒有被淘汰。

也正是因為這種情況,當初抗聯在空運武器的時候,小到步槍上的刺刀、子彈包,上到輕重機槍和迫擊炮,各種火炮齊全。在運送武器的時候,基本上以七九德係和六五的日係口徑為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