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關內外的差別(2 / 2)

曾經在參軍之前讀過一年高中,是全軍中級幹部之中,為數不多的高級知識分子,加上又是實戰經驗豐富的他。是楊震與郭邴勳兩個人,在當年軍區教導隊第二批學員裏麵最得意的弟子。

其不僅實戰經驗豐富,而且軍事素質相當的過硬。在楊震和郭邴勳的苦心培養之下,無論是對師一級的合成戰術製定,還是團級作戰指揮,都有相當高的水平。最關鍵的是,在長期與偽滿軍警作戰期間,養成了豐富的針對偽滿軍警的作戰經驗。

去年楊震入關與中央研究今年關內外配合,打通關內外交通線的計劃時。按照中央要求,從抗聯之中抽調一批實戰經驗豐富,軍事素質過硬的基層幹部和班長、骨幹,調到關內部隊預定出關作戰部隊中任戰術基礎教員的時候。

他因為在去年冬季考核各項測試之中,參謀專業與團級作戰合成戰術總分排第一位的原因,被郭邴勳選拔為帶隊總教官。如果不調到關內,他已經被內定任新組建的十八師任副師長兼參謀長的。

後來因為中央的要求,與從抗聯抽調過來的人員,一起留在新組建的冀熱遼挺進軍工作。在挺進軍重新組建完畢之後,被新任的司令員,特地任命為先頭旅的參謀長。利用其熟悉關東軍與偽滿軍戰略戰術的長處,以及長期在抗聯工作對抗聯各級幹部比較熟悉的先天優勢,為全軍開路。

實際上眼下的林誌強,盡管很受上級重視,但是滿肚子裏麵卻是壓了一大股火氣出不來。原來在任戰術教員的時候,還好一些。輪訓關內部隊連排班長,以及戰鬥骨幹的工作,雖然累了一些。但工作展開比較順利,那些連排班長們也聽講。

對於自己的命令,雖說因為訓練量大而多少有些怨言,不過服從性也比較好,畢竟紀律在那擺著那。而且這些人也知道,這些東西是在戰場上可以救自己命的。可抗聯的步兵基礎戰術運用,與關內部隊完全兩樣。

都是什麼一點兩麵、三三製,四組一隊、四快一慢等戰術,連級攻擊與防禦部署、火力安排,班排戰術運用,這些關內部隊之前聽都沒有聽說過的戰術。原來的一條散兵線攻擊形式,被徹底拋棄。

取而代之以每個戰鬥班各個戰鬥小組交替掩護,正麵強攻與兩翼滲透的作戰模式。即便發起班級進攻的時候,也要分配出掩護與攻擊組。這些戰術,讓那些原來在攻擊的時候沒有主次,動不動就全員出擊的連排班長感覺到極為的新鮮的同時。也明白這些戰術,在今後的戰鬥之中會極大的減少他們的傷亡率。

所以這些人,雖說訓練量太大而累了些,但學的還是很有勁頭的。當然對於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幹部來說,指北針的識別和地圖的識別,卻是讓他們很頭疼的。針對不同地形,連排級防禦戰術工事的安排,也讓他們很頭疼。

但是以但自從擔任這個旅參謀長以來,卻是因為自己的建議得不到別人的認同,或是壓根說話就沒有人聽而憋了一肚子的氣。在工作上,他感覺自己這個參謀長與其說是參謀長,還不如說是雜事總管。

除了統籌部隊吃喝拉撒睡等原本是後勤部長的職責外,就是培訓旅部大部分連基本的戰術沙盤都不會做的參謀。在不就是充當一個高級傳令官的角色,將兩位軍政主官布置的任務上達下傳。

其餘的工作就基本上沒有什麼了。至於在抗聯之中參謀長日常負責的部隊編成、訓練安排、作戰計劃的擬定,他這個參謀長基本上是無權過問的。這些事情,在關內部隊都是軍事主官說了算。哦,政委有的時候也會幹預。

關內各個部隊的旅長和政委,包括團一級的指揮員,更多的是以自己以往的習慣和經驗指揮作戰。長期的無補給,裝備懸殊的作戰,讓這些幹部也大多數養成了憑借自己的以往經驗作戰的習慣。

甚至因為東渡黃河以來,需要自己去打下根據地,打下生存空間的原因。關內部隊的軍事主官獨立性更強,也就是說一切都要自己說了算。遇到一些強勢的軍事主官,別說他這個參謀長的意見,就是政委的意見都聽不進去。

而對於參謀工作,普遍都看不重,更不要說是借重了。甚至有一部分的幹部,根本就不相信什麼對戰況的分析,隻信任自己的直覺。除了一些高級指揮部和部分部隊之外,大部分部隊的參謀工作,幹的都是基本上與本質工作無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