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司令員已經下令,允許自己強買強賣。隻要能節省自己戰馬的體力,也就管不了那麼多了。就算用槍逼著,也得買下來。要是自己這些戰馬一次跑廢太多,那還不心疼死自己?
這裏的蒙古馬雖說還沒有經過訓練,隻能用作騎乘。但至少也能讓自己的戰馬,節省大量的體力。而且蒙古馬雖說矮小了一下,衝刺的速度也不快。但好在耐力很強。尤其是長途行軍的耐力,絕對屬一流的。
更何況這裏地處錫林郭勒大草原,自古就是蒙古馬的主要產地。尤其是這個東烏珠穆沁旗,更是盛產蒙古馬中最優良品種的烏珠穆沁馬。聽說蒙古人的祖先成吉思汗的侍衛,還有清朝皇帝的戰馬都是從這種馬中挑選的。既然皇帝都選用這種馬當做戰馬,想必應該差不了。
雖說矮小一些,但長途奔襲還是不錯的。當然如果能弄到鼎鼎大名,不用掛掌就可以長途行軍的鐵蹄馬就更好了。東西烏珠穆沁旗雖然不是鐵蹄馬的產地,但是這裏距離鐵蹄馬的產地克什克騰旗也是近在咫尺。身高比不上自己現在使用的戰馬算什麼?自己當年在抗聯三路軍的時候,還騎過更矮小的鄂倫春馬不是?
做為一個老騎兵,他對東北乃至內蒙古境內的馬匹種類可謂是了如指掌。什麼地方產的馬匹好,自然門清的很。當年在跟隨抗聯三軍、六軍騎兵退入蘇聯境內,蹲蘇聯人監獄的時候,他曾經對蘇軍騎兵的那些高大的頓河馬、高加索馬羨慕的流口水。
而曾幾何時在主要以東北土產馬為主的抗聯之中,誰要是能搞到一匹正宗的蒙古馬,那絕對會讓別人眼紅到家了。一匹繳獲的日軍戰馬,更是會被當做寶貝一樣。現在的他,卻有些看不上那些矮小的,短途衝刺差一些的蒙古馬了。人環境變了,胃口也就大了。
讓這個愛馬如命的家夥沒有想到的是,在向林西長途奔襲的時候,還真的讓他在西烏珠穆沁旗境內,順手端掉了一個專門為偽蒙軍和偽滿軍,以及日軍蒙疆駐屯軍調教戰馬的軍馬場。
讓這個家夥一口氣繳獲了三千多匹已經調教好的蒙古戰馬,而且全部都是上好的烏珠穆沁馬。不僅他的騎兵旅變成了一人雙坐騎,而且在這批戰馬之中其中還被他發現了兩匹大名鼎鼎的鐵蹄馬。
這兩匹原本是準備被偽蒙古自治政府送給日本天皇,做為所謂國禮的戰馬,當仁不讓的被他接收後成為自己的坐騎。這兩匹深得他喜愛,就連上級配發的吉普車都不要的戰馬,一匹後來被他送給關內的一個騎兵團長。剩下的一匹則一直跟他轉戰大江南北,直至打到大西北。
實際上這個現在還有些嫌棄蒙古馬短途衝刺速度慢的家夥不知道,要是他的這個想法被關內的出關部隊知道之後,還不罵死他?受製於地理和日軍封鎖線的限製,關內部隊僅有的幾個騎兵團,裝備的馬匹除了繳獲的少量日本戰馬以及走私的蒙古馬之外,大部分都是雜色馬。
也就是說因為馬匹的缺乏,有什麼馬就用什麼馬。甚至很多的馬匹,按照嚴格意義來說,根本就不適合作為戰馬。除了馬匹的來源之外,經濟上的原因也是造成關內部隊騎兵的數量很少的一個原因。養活一個騎兵的費用,足夠養活五個步兵了。對於一窮二白的土八路來說,這個花費有些太大了。
此次出關參戰的,隻有晉察冀軍區和一二九師各一個騎兵團,以及臨時征集馬匹組建的兩個騎兵團。但真正有戰鬥力的,隻有原來的兩個老騎兵團。至於那兩個新團,隻是勉強湊齊了馬匹和人員。
哦,其實就連最基本的馬匹也不齊整。有少量的馬匹,因為實在籌集不到足夠的數量,是用冀中平原出產的騾子替代的。在日本人眼中,馬匹是與藥品、電子器材一樣的戰略嚴管物資。想要搞到足夠的馬匹,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即便是這樣,為了湊齊這兩個新組建騎兵團的馬匹,不僅將各個分區的騎兵連全部集中起來,還將團一級指揮員的戰馬收上來不少,換為驢子或是騾子。這兩個騎兵團一出動,驢嘶馬叫的那可謂相當的熱鬧。
直到此次戰役結束之後,才利用熱河與察哈爾境內各個蒙古盟旗大量的蒙古馬,又組建了幾個騎兵團。而現在對於關內的騎兵部隊來說,能搞到正宗的蒙古馬作為戰馬,是關內部隊幾乎每一個騎兵指揮員的夢想。在與抗聯會師之後,這幾個騎兵團各異的馬匹很是被抗聯騎兵嘲笑了一番。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對於現在的這位接到足以讓因為損失馬匹數量而吐血任務的騎兵旅長來說,怎麼搞到足夠的蒙古馬以盡可能在長途行軍之中保證自己的戰馬不損失太多,才是自己除了作戰之外,最需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