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瀨戶啟二少佐,雖然自大外加狂妄了一些,到底是日本陸軍大學的畢業生,真材實料還是有的。原本他以為對自己發起攻擊的部隊隻是抗聯的先頭部隊,所以一直采取龜縮在工事內防禦的戰術。
但等戰鬥打響之後,當他發現向自己發起攻擊的居然隻有眼前的這些部隊,膽子突然一下子變得相當的大,思維能力也恢複了正常。在打退了賀方仁兩次試探性的進攻之後,他便開始著手準備反擊。
這位瀨戶啟二少佐心裏麵清楚,兩個小時丟了三岔河這個二十八師團側翼最重要的據點。就算自己守住了陶賴昭,師團長雖說不能太拿自己怎麼樣,但是一頓訓斥是少不了的。而且自己的檔案上肯定會留下汙點。對於一向講究玉碎的帝國陸軍來說,自己放棄三岔河一線,明顯會給人一個畏戰的感覺。
上司的訓斥他倒是不在乎,但是對於立誌成為一名將軍的他來說,如果因為三岔河一線的敗仗影響到升遷,是他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出身貧寒的自己費盡心思考上陸軍大學,為的不就是能夠當上將軍,以改變自己家庭的命運嗎?
如果自己能夠將眼前這些膽大包天,隻有一個連的兵力就敢深入到三岔河以南,對陶賴昭發起攻擊的抗聯消滅掉,在眼下整個師團戰局不利的局麵之下獲得一個至少可以用來鼓舞士氣的勝利,也許師團長會網開一麵,對於自己在三岔河的敗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然他不會輕易的把自己帶著從三岔河一線潰退而來的正規日軍投入到反擊之中。原因很簡單,這一個半正規中隊的日軍,是他守住陶賴昭的本錢。要是在反擊之中全部丟光了,一旦抗聯援軍趕到,他拿什麼來守住陶賴昭?作為反擊的主力,自然是那些非正規軍的偽滿警護軍。
除了要將這一個半中隊的日軍當做最後的底牌之外,這位瀨戶啟二少佐內心還有一個無法啟齒的想法。二十八師團在陶賴昭一線的所有部隊之中,軍官除了自己之外,就隻有兩個小隊長。除了一個中尉之外,都是少尉一級的低級軍官。這些做夢都想升官的家夥,比較好拉攏,可以稱得上是自己人。
而對於這些人來說,那些名義上的編製在滿洲國軍建製內,實際上滿洲國對這支部隊除了支付軍餉之外,根本就沒有任何管轄權的鐵路警護部隊才是外人。雖說裏麵也有不少正宗的日本人,甚至是退伍老兵。但對於瀨戶啟二來說,這些人與他手下的士兵是根本無法相比的。
用他們充當打反擊的主力,即可以盡可能保證帝國士兵的生命,為下一步作戰打好鋪墊,以便自己能在隨後的抗聯攻勢之中,獲取更多的好處。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也可以變相的起到一個殺人滅口的作用。
隻要解決了這些外人,來進攻的抗聯部隊,自己說是一個連就是一個連。自己說是一個營,也未嚐不可。隻要不吹牛吹過分了,讓人看出不對勁來,那些同樣會得到好處的部下,就不會出賣自己的。
反正帝國陸軍自支那事變以來牛吹的還少嗎?要是按照帝國陸軍宣布消滅的支那軍數字,帝國陸軍早就已經占領全支那了。何必四年過去了,付出了幾十萬軍人的生命,現在還在遲遲無法解決支那事變?
當然,這些外人一樣的滿洲國鐵路警護部隊可就未必了。雖說大家都是一個國家的人。但是萬一那些人爭功,又該如何?與其到時候讓他們給自己找麻煩,還不如現在拉上去打幹淨拉倒。
這位此時腦海裏已經被取得一場小勝衝昏了頭腦的少佐,不顧那位駐紮在陶賴昭的偽滿警護軍團長堅決的反對。再又一次遏製住抗聯的攻勢之後,將原本駐紮在陶賴昭警護軍的兩個中隊,全部投入到反擊之中。並且集中了所有的炮火,為發起的反擊提供掩護。
反正陶賴昭因為戰略位置的原因,被關東軍司令部作為扶餘、榆樹境內日軍的後勤物資基地。雖說因為抗聯的空襲,以及前線消耗量大的原因,此時陶賴昭的物資與彈藥的數量並不算太多,但是也足夠他們敞開打了。
也正是有了這個底氣,再加上手中的炮兵遠遠超過當麵之敵,才讓瀨戶啟二少佐鼓足了勇氣,撐大了胃口。想要一口氣,將當麵之抗聯部隊全部的吃掉。盡管對麵的抗聯隻有一個加強連的兵力,但對於瀨戶啟二少佐來說,也足夠在眼前關東軍全麵受挫的情況之下,為自己換一枚軍功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