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1 / 2)

早在去年會戰結束之初,關東軍鑒於會戰之中,南下的抗聯部隊小部隊對其主要運輸手段的鐵路線采取的大規模破壞行動,造成日軍後方補給線多次癱瘓。在原有的偽滿鐵路警察一旦與抗聯交手不是不戰即逃,在不就是一槍不放幹掉日籍警官後舉槍投降,已經不堪使用的情況之下。

大規模的改編了原來的以日本軍官為主,即便兵員地道的日本人也占四分之一的鐵路警護部隊,以承擔被關東軍視為生命線的鐵路線沿線守備任務。畢竟眼下關東軍的運輸還是以鐵路為主,一旦鐵路中斷也就意味著關東軍的生命線斷了。

去年幾條作為戰時生命線的鐵路線被抗聯小部隊徹底的癱瘓,讓關東軍吃足了苦頭。在正規師團無法抽調太多部隊的情況之下,這些鐵路警護部隊被關東軍統統推上了一線。也就是說這些警護部隊是否可靠,對於關東軍來說關係到生命線是否安全。

關東軍將這支鐵路警護部隊原本數量就不多的所謂滿籍軍官全部調離,其中不可靠甚至被秘密的處決。所有的軍官,大部分更換為日籍軍官,少部分是挑選的被認為忠心可靠的朝鮮人。

士兵中的所謂滿籍士兵也全部調離,取而代之的在朝鮮征集的朝鮮人輔以少量在東北本地動員的所謂在鄉軍人作為骨幹。在日本人看來,這些已經被帝國統治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朝鮮人,要遠比那些滿洲人可靠的多。

再加上其中以退伍老兵為骨幹,關東軍認為眼下的這支警護部隊,戰鬥力不僅與之前相比要強大的多。最主要的是,其可靠性也要高的多。所以這支眼下編製雖說還在偽滿軍中,但實際上從上到下,已經沒有一個所謂滿洲籍的人了。甚至連會流利的說滿洲話的人,都沒有幾個人。

同時為了保證作為其戰時生命線安全的鐵路係統安全,關東軍不僅給這個實際上就是輕型守備部隊的所謂鐵路警護部隊大換血,還大大的擴充了編製和裝備。在原來輕裝備為主的基礎上,補充了不少輕重機槍和擲彈筒、迫擊炮,火力與原來相比大大的加強了。

現在的這支鐵路警護部隊,全軍上下除了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之外,每個中隊還配備有九二式重機槍和擲彈筒。為了增強這些鐵路警護隊的機動性,還配備了為數不少的騎兵中隊。關東軍甚至還在卡車數量並不充足的情況之下,給他們每個中隊都配備了幾輛的卡車。

陶賴昭是中長鐵路新京以北的重要戰略要點,其境內的鬆花江鐵路大橋更是關東軍戰時交通的大動脈。一旦陶賴昭鐵路橋出現什麼意外,也就意味著整個關東軍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中長鐵路,將會徹底的中斷。到時候新京以北各個師團急需的補給,也將全部中斷。

對於中長鐵路線,尤其是各個鐵路橋的安全,關東軍可謂極其重視。雖然因為形勢緊張,沒有調集主力部隊擔任守備。但是卻在三岔河至陶賴昭一線,短短的不到二十公裏範圍之內,集中了所謂鐵路警護部隊的一個團,分散在陶賴昭至三岔河鐵路沿線的幾個要點上。

雖說在三岔河一線,被殲滅了幾個中隊,但該團的主力,大部分的兵力還在分布在三岔河以南至德惠的鐵路線上。單單在陶賴昭的鬆花江鐵路橋兩側除了部分的高射炮兵之外,僅兩側的橋頭堡就各有一個中隊布防。

而為了隨時可以增援鬆花江北,陶賴昭以南的德惠境內還放有一列裝甲列車。以便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快速增援出現危險的地帶。而鐵路警護軍吉林旅長有馬虎雄就親自在這列裝甲列車上指揮。

新京以北的各條鐵路線,被關東軍守備的可謂是密不透風。在關東軍看來,對方再想與去年一樣,利用關東軍主力都在前方激戰的時候,派出小股部隊對自己鐵路線襲擾,根本就不可能。

鐵路沿線部署的大量已經換血的鐵路警護部隊,利用鐵路沿線早先修建的各種工事,可以有效的對抗抗聯小股部隊的進攻。隻要每個據點能將他們的襲擾、破壞行動拖延住,周邊其他部隊可以快速的增援。

隻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抗聯來的可不是小股部隊,而是整整一個加強團。而且是攜帶了可以有效的對付他們那些沿著鐵路線修建的大量鋼筋混凝土工事的輕便直瞄火炮的一個加強團。

關東軍總部維持鐵路線安全的這個辦法,雖然不能說徹底的落空了,但並沒有起到他們希望能夠起到的作用。那些換完血的鐵路警護部隊,雖然比原來由滿洲人組成的老部隊可靠的多,在戰鬥之中也完全的多。但對手的火力,也與去年相比有了極大的提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