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1 / 2)

當然如果美國願意提供謝爾曼坦克、M三半履帶裝甲車,以及其他裝甲車輛,他也會接受的。雖說這兩種武器比不上蘇德生產的東西威力大,但是用來對付小日本還是足夠了。要是拒絕,就顯得有些矯情了。而且可以節省一部分優質的美國裝甲鋼用於儲備,自己也不至於太過範二。

但是如果自己為了省事圖方便,而將所有的希望以及物資來源,都交給美國人。自己不利用這個難得的機遇,去建立起中國人自己的國防工業體係,楊震認為自己就是無異於對整個中華民族犯罪。

所以楊震還是堅持自己能生產的東西,還要盡可能的自己生產。能仿製的,絕對不等外國人施舍。能自己生產的,就盡一切可能生產。不僅僅是裝備,還有生產這些裝備的原材料,都要自己生產。

之所以這麼做,倒不是楊震擔心戰後還賬的問題。因為他壓根就沒有打算,在戰後為美國人提供的戰爭物資付賬。接受援助最大的英蘇兩國戰後都賴賬不還,一窮二白的中國自然也不應該裝那個大頭。

至於美國人會不會將這筆賬像上次提供的飛機一樣,都記在國民政府頭上,那就更不是他操心的事情了。楊震想國民政府雖說崇洋媚外了一些,對美國人有些太過於依賴,但也不至於二到那種程度,為共軍獲得的援助去買單吧。

除了想要利用這個機遇,建立自己的軍工產業之外。主要是因為他不想自己能夠生產的武器裝備,去擠占美國人援助給自己物資的份額的。實際上,楊震心中現在就已經盤算好了到時候向美國人伸手要的物資種類了。

楊震很清楚,真到了那個時候,美國人也不會太吝嗇的。雖說最先進的技術,自然是不會給自己的。但是一些二流的技術,以及最新的工業設備,就已經足夠重工業幾乎沒有的中國受益匪淺了。

美國人既然能在蘇德戰爭期間給了蘇聯人最急需的十幾萬最新式的機器設備,那麼對於自己也想必不會太吝嗇。畢竟自己的工業能力遠不如蘇聯人,對美國人來說,更不會形成什麼威脅來。美國人對於自己來說,不應該有超過對蘇聯人的擔心。

這些東西,在加上日本人在東北建立的工業體係。隻要經營得當,計劃周密。等到二戰結束,中國人的工業生產能力肯定會有一個大的發展。至少不會再像自己知道的曆史上那樣,為工業化付出了極為沉痛的代價。更不會像所謂國民政府的那個黃金十年一樣,除了一些輕工業之外,重工業的生產能力非但沒有得到一個根本的提高,反倒是下降了不少。

用美國人援助的機器設備和軍工原料,到時候去生產蘇聯人的火炮、坦克。等二戰結束了,,該有的都已經有了之後。再來一個翻臉不認人,提上褲子不認賬。在全中國,恐怕也就是楊震敢這麼想。

不管這個曆史在自己到來之後,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反正楊震已經認定了一件事情,就是租借物資之中該要的東西一樣不少。該拿的東西,拿的一定要問心無愧。但是拿了這些物資和設備之後該還的賬,堅決是一分錢都不會還的。

為了盡可能的拿到多的發展工業急需的機器設備,為了戰時的輸血管掌握在自己手中,最關鍵的是要保證自己的部隊在需要的時候不受到任何的製約,讓大慶油田提前投產,對於楊震來說這幾乎是必須要做的。而且這些油田一旦投產,所帶來的收益可不僅僅是這些。

想必自身石油生產以及石油冶煉工業在戰爭之中損失慘重,石油產品幾乎無法滿足蘇軍需求。如果不是美國人援助的優質汽油和柴油,幾乎無力供應龐大裝甲部隊的蘇聯人,也會願意拿出一些代價還就近換取他們急需的軍用油料吧。當然如果美國人願意為蘇聯人付賬,楊震也不會拒絕。不過楊震更希望用油料換一些蘇軍新式的武器裝備。

隻是不知道楊震心中的盤算如果被那個美國駐抗聯代表,此時卻應招回國述職的皮爾遜知道了,會不會被氣得吐血?要是被皮爾遜知道這個家夥不僅早就開始算計他們偉大的美利堅合眾國,而且壓根就沒有在戰後為這些物資還一分錢的賬,會不會直接將抗聯從已經列為租借物資援助對象的名單之中踢出去?

當然這些事情打死,楊震都不會說出去的。而自然不知道他心中這些多少有些齷齪想法,看到正在與自己談話,前一刻還信誓旦旦保證明年自己一個大油田,後一刻卻突然失神起來的郭邴勳還以為他心中又想到了什麼事情,而沒有敢打攪他的思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