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含糊其辭的解釋(1 / 2)

楊震為了最大可能的擴軍,借鑒了美國人的大學生軍官團的經驗。在即將到來的二戰之中,美軍的數量急劇擴大了幾百倍、幾千倍。單憑有限的幾所軍校,是根本不可能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培養出大批合格軍官的。

正是美國在各個大學設立的後備軍官訓練團,為美國在二戰之中培養出來大批合格的軍官。使得美軍在擴編的時候,沒有出現軍官短缺的現象。為美軍的擴軍,準備好了骨架。隻要填上血肉,一支龐大的軍隊就出現在所有人的麵前。

雖說根據地的內大學,寥寥無幾。想要做到美國人那樣依托地方大學培養大量的後備軍官,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少數的大學生,楊震可舍不得讓他們上戰場。但是國中與國高的數量還是不少的。

依托這些青年學生,可以有效的解決基層指揮員文化素質偏低,培養困難的情況。但還是那句話,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沒有足夠的時間,是無法完成這些準備工作的。尤其大量指揮員的培養,更需要時間。

如果說北滿丟了,日本高層還是勉強能夠接受的話。如果一旦抗聯對其建有龐大工業,已經成為日軍發動戰爭的最重要工業和經濟命脈的南滿形成威脅,那接受不了的就不僅僅是關東軍了。

本溪、遼陽、鞍山的煤鐵資源,大石橋的鎂礦、遼西的鉬、鉛鋅礦以及龐大的工業,正是日軍賴以打下去最重要的工業基礎之一。一旦南滿工業基地丟了,單憑日本本土的工業,根本無法維持其戰爭潛力。

日本人如果想要將戰爭打下去,那麼南滿的工業區對於他們來說,將會是一個極為至關重要的命脈。而且楊震也沒有自大到認為不將美國人扯進來,單憑自己眼下的實力,就能徹底的擊敗關東軍。

楊震很清楚正在抗聯如今與日軍的整體差距,即便是用天差地別來形容,都有些誇大自己的實力。別說工業區正在建設,即便建設完畢,單憑目前北滿的工業實力也無法與日本相提並論。

目前的日軍相當一部分實力還被牽製在關內戰場之上,而且無論是日本整個的國民經濟,還是整個日本國民,都還沒有進入戰時的體質。一旦關東軍被重創,日軍為了維持其所為的滿蒙生命線,勢必要舉全國之力向抗聯反撲。

到時候,就不是即便親盡全力總動員,也不過能動員四五十萬兵力的抗聯能夠抵擋的了。目前抗聯隻是在局部勉強能維持對關東軍的優勢,但是放在總體上考慮,這種優勢有與沒有幾乎可以說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最關鍵的是,楊震不想為美國人去火中取栗。如果不是為了今後做準備,利用華北龐大的人力資源,補充根據地內已經是相對枯竭的兵源。楊震在今年會采取主動防禦的戰術,而不是讓日本人將所有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至少目前不希望,日本人將對付美國人的力量,放在自己的身上。與整個日本相抗,楊震自認還沒有這個實力。而且不將美國人扯進來,楊震就無法利用二戰這個難得的機會,建立中國自己的現代化工業基礎。

要想將美國人按照自己所熟知的曆史那樣,越早卷進二戰這個血與火的漩渦,對自己也就越有利。要是在這個時候,讓日軍傷了太多的元氣,那麼對於自己未來的整體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而且南滿可不僅僅有關東軍,東邊還有朝鮮軍,南邊關內還有華北的日軍華北方麵軍,在必要的時候都可能北上參戰。如果在第一階段作戰之中,部隊在作戰之中引起過大的傷亡。那第二階段,麵臨幾乎已經板上釘釘的日軍瘋狂反撲,這仗還怎麼打下去?

對於楊震來說,作為關東軍司令部、偽滿首都的新京,的確是日軍統治東北的一麵旗幟。但是除了這一點之外,以及略微重要的戰略位置之外,它就什麼都不是。要是讓楊震冒著付出過於慘重代價的危險,隻為了一些象征而去奪取這麼一座城市,他是絕對不會去做的。

拿下新京這個關東軍司令部所在地,以及偽滿洲國首都,的確對於全國抗戰的士氣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同時,也會在國際之上徹底的打響抗聯的名號。但是對於楊震來說,麵子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讓楊震拿著幾萬,甚至十幾萬的傷亡數字,去換一座除了名聲之外並無太大意義的城市,這個代價對於楊震來說,有些太重了。對於楊震來說,與其付出相當大的代價硬攻這座日軍設防嚴密的城市,還不如集中精力搶占鬆嫩平原的糧食產區。這對於楊震來說,實際意義更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