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李延平本身也不是那種好奇心太過剩的人。所以對於楊震這段時間究竟在搞什麼鬼,也就強忍著沒有過問。因為他知道,楊震無論在做什麼,都是以抗聯乃至中華民族的切身利益出發的。李延平更加相信以楊震的為人,是絕對不會亂來的。
不過李延平明顯將自己這個搭檔為人想的太過理想化了。要是知道了楊震籌劃東西的內容,估計不和他當場翻臉就怪了。因為楊震這段時間忙的事情,其實隻有一件事,就是琢磨怎麼在即將爆發的蘇德戰爭之中,讓自己這位盟友多放一些血。
以及想方設法利用蘇聯人深陷戰爭泥潭的時候,怎麼為抗聯搞到更多的利益。雖說楊震這個計劃坑的不僅僅是蘇聯人一個,還有其他主要參戰國。但是他的這個計劃,卻是以蘇聯人為主的。
尤其他早就盯上了的T三四坦克、雅克一型戰鬥機、彼二式轟炸機、一九三七式一百五十二毫米加榴炮、M三零一二二毫米榴彈炮等,這些蘇軍一直拒絕出售的裝備。當然還有蘇軍已經完成研製,但是還沒有投產的ZLS三型七十六毫米加農炮。
這些在即將爆發的蘇德戰爭之中大顯身手,讓即便是一向瞧不起蘇聯軍工產業的德軍也收入囊中的裝備,楊震可謂是已經垂涎三尺了,更是他早就想要搞到手的。至於那些什麼T二六、BT一類的薄皮坦克,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為了搞到這些威力巨大,而且很適合抗聯目前狀況的武器裝備,以盡快的收複整個東北。在既然蘇聯人明麵上始終不肯轉讓的情況之下,那麼楊震就算在不想也隻能陪著他們玩陰的了。
雖然已經準備了可以交換的武器裝備,自己可以利用蘇軍前期作戰之中巨大的裝備損失,交換到這些自己想要的裝備。甚至可以用丟掉了烏克蘭產糧區的蘇聯,在戰爭的頭兩年混到了什麼都缺的境地,用糧食交換這些裝備。
但楊震心中就猶如卡了一塊骨頭一樣不舒服。花了大價錢還被人家挑剔的感覺,實在讓楊震不舒服。不用這個機會陰他們一把,楊震心裏根本就平衡不了。而且楊震可不希望與自己曆史上所知的那樣,蘇聯人在自顧不暇的情況之下,居然還在向中國暗中下手的情況再一次出現。
自後世穿越而來的楊震,對於那場被認為二十世紀最血腥的大血戰究竟會打成一個什麼結果,他可是比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清楚。這場戰爭之中,雙方大致的兵力部署,以及武器裝備發展趨勢,包括曆次大戰的戰役經過,他甚至比雙方的總參謀部了解的還多。
怎麼樣即讓蘇聯人在這場持續了整整四年的血戰之中,付出更多的代價。讓其在二戰之中無暇東顧,給自己甚至新疆減輕部分壓力。甚至可以利用蘇聯人被吸引在西部戰場的機會,乘虛收複外蒙古。但又不能改變整個二戰的結局,卻是讓楊震費了好大的一番心思。
雖說蘇軍駐紮在遠東軍區以及西伯利亞軍區的百餘萬大軍,都是給關東軍預備的。並且已經陸續的開始西調至莫斯科軍區、烏拉爾軍區等一些蘇聯西部二線軍區。但剩下的幾十萬大軍,以及大量的機械化裝備對於任何一支軍隊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而感覺到巨大壓力的不僅僅是日本關東軍,還有抗聯。這種另類的壓力,帶給楊震的甚至比日本關東軍還要大。因為除非他願意變成蘇聯人手中的棋子,否則那位蘇聯領袖一旦那天認為自己要擺脫蘇聯人,說不定就真的會與自己翻臉。
這些軍隊對於楊震來說,雖說是為了關東軍準備的。但在必要的情況之下,或是在他們認為在他們需要,或是認為自己損害了他們所謂偉大的蘇維埃利益的時候,同樣可以調頭來對付自己。
對於蘇聯人來說,在認為他們需要時候,可不會管你是他們的盟友還是敵人。在必要的時候,一樣都是照扁不誤。隻有蘇軍駐紮在自己身後的那幾十萬大軍,下降到一個楊震能夠接受的數字,楊震晚上睡覺的時候才會安心。
畢竟沒有人願意在自己浴血奮戰的時候,頭頂上還懸著一把利劍,背後還聚集著幾十萬裝備精良的大軍。尤其這支軍隊還屬於一個有過多次別人有難的時候,在背上插上一刀經曆的所謂盟友。
蘇聯人在西部的表現,讓楊震一直都在對其提防的緊。這也是在陸續攻占關東軍在國境線上修建的大量要塞後,楊震為什麼將這些關東軍用於對蘇作戰的要塞保留下來的原因。因為楊震並不想做第二個波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