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換了一般國家的戰鬥機,按照他們做出的某些動作,恐怕早就空中解體了。當然這其中也有於明和他的部下飛行技術過硬的原因。要知道,於明和他帶領的這個中隊,長機全部都是第一批培訓出來,並且是最早參加過空戰的飛行員。
自齊齊哈爾解放後,就一直駐紮在齊齊哈爾擔任製空權爭奪的任務。在參加爭奪西滿地區製空權的戰鬥之中,一直充當主力。這個中隊幾乎所有的飛行人員,包括後補充進來的飛行員,都在空戰之中取得過戰果。每一個人的機身上,都有代表著擊墜記錄的太陽旗標誌。
甚至有幾架飛機,擊墜標誌並不止一個。三、四個的大有人在,五個以上的也有一個。即便是僚機,也普遍都至少有一個擊墜記錄標誌。而在作為指揮員的於明戰機身上,更是有著七個代表著擊墜戰果的太陽旗標誌。
這些戰鬥機身上的代表擊墜標誌的太陽旗,即便是按照苛刻的西方標準,也意味在這個中隊之中至少有兩名飛行員達到了西方的王牌飛行員的標準。雖說在曆史悠久的西方空軍之中,一個中隊出現兩名王牌飛行員,並不算什麼稀奇的事情。但在年輕的抗聯航空兵之中,出現這個情況並不多見。
其實這一戰,也是於明至少在半年之內能參加的最後一次空戰。因為按照楊震規定的戰果達到七架以上的飛行員,必須調到後方擔任戰術教官至少半年,以培養更多的優秀飛行員的要求。他已經接到調令,去湯原航空兵綜合訓練基地擔任戰術飛行教官。當然在此戰之中,他如果沒有犧牲的話。
作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於明成為了年輕的抗聯航空兵中並不多見的王牌飛行員。作為一名中隊長,他帶出了一個戰術、作風都相當過硬的作戰中隊。這樣的指揮員帶出的部隊,除了敢打硬仗之外,另外就是普遍飛行技術過硬。
與這樣一個中隊作戰,再加上飛機性能上的差距。讓即便是占據了數量上的優勢,日軍機群也沒有占到多少的便宜。甚至還被對手在空戰之中,依靠本機的性能以及嫻熟的空戰技術,屢屢的偷襲得手。
就在這位帶隊的日軍航空兵指揮官,在吃盡了苦頭下決心放棄的時候,從洮南起飛增援的十二架新式戰鬥機,終於趕到了。而且與這批新式戰鬥機同時趕到的其他增援飛機,也不是日本陸軍目前主力戰鬥機的九七式戰鬥機。
與這些所謂新式戰鬥機一同趕來的,還有去年夏季作戰損失慘重的日本陸軍為了彌補自身產能不足,尤其無高性能新式作戰飛機的弱點。而特地從德國和意大利緊急進口戰鬥機中的二十八架ME一零九C戰鬥機、二十一架RE兩千式戰鬥機。
而那些日軍口中所謂的新式戰鬥機,如果被楊震看到的話,他會在第一時間便認出這些飛機正是他之前所擔心的,後來大名鼎鼎被日軍稱之為萬能戰鬥機,幾乎橫掃了整個太平洋的零式戰鬥機。
為了爭奪至關重要的西滿上空的製空權,保證對駐紮在海拉爾一線的二十三師團補給線的安全,關東軍可謂是連家底子都拿了出來。不僅將從海軍調來的暫時配屬關東軍作戰的零式戰鬥機拿了出來,就連去年夏季作戰後,特地動用高層關係臨時緊急從德意兩國進口的戰鬥機都拿了出來。
自去年夏季作戰,關東軍航空兵損失慘重後,日本陸軍為了恢複關東軍航空兵的元氣,對新式戰鬥機的渴求幾乎是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在自身新式戰鬥機遲遲不能無法完成研製的情況之下,將目光轉向了法國投降後,顯得略微平靜的歐洲戰場的兩個盟友。
而在歐洲戰場上大放異彩的德國ME一零九戰鬥機,自然是急於獲得先進戰鬥機的日本陸軍首選。隻是可惜眼下正忙著全力空襲英國,對新式作戰飛機的需求量也很大的德國人,明顯不太願意在這個節骨眼上出售戰鬥機給日本。
經過日本人拿出自己先天性堅韌精神的軟磨硬泡,以及那位德國元首還有借助日本的地方。最後德國人總算點了頭,同意出售一百二十架自身已經淘汰的ME一零九C型戰鬥機。
不過德國人為了彌補出售已經淘汰舊貨的歉意,表示願意免費贈送部分繳獲的法國MS四零六戰鬥機和D五二零戰鬥機給日本。如果日本人的確急需,他們那裏還有在西歐作戰之中繳獲的十多架英國颶風戰鬥機可以作為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