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葉超的分析(2 / 2)

“當初我們情報人員在籌集船隻的時候,為了疏通控製南漪湖近半漁船的一支地方武裝,不讓他們搗亂。曾經由軍長特批了十五支步槍和一萬發子彈作為買路錢,秘密的送給了他們。否則,我們很難能籌集到這麼多的船隻。”

“不過,這南漪湖周邊大大小小,有編製沒有編製的地方武裝,不算郎溪保安團在內,足足有七八支。有的是當地的民團改編的,有些是青紅幫手下的,有些是之前潰退到這裏的散兵遊勇組建的。”

“這些武裝各據一方,雖不能說稱王稱霸,但也有各自的勢力範圍。而第二遊擊區,因為這些人還有用,所以一直也沒有對他們采取過什麼行動。究竟是那一支襲擊的五團船隊,真實的意圖是就為了撈取一些好處,還是有其他的什麼原因,我們還得仔細的查一下。”

“不過政委,對於他們的真實意圖和身份我雖然猜不出來,南漪湖周邊的地形究竟是什麼樣的,我也不是太清楚。但是有一點我卻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他們之所以將襲擊地點選在東夏鎮的下遊,恐怕就與他們自身有一定的關係了。”

他們是靠著南漪湖起家的,根基也在這裏,勢力範圍也在這裏,也就注定了他們的活動範圍離不開南漪湖。東夏鎮以東,是平原地區。讓這些依靠南漪湖衛生,根子就在南漪湖的家夥離開湖去別的地方,那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而且那裏在往北就是蘇南的敵占區,日軍不來掃蕩他們已經是謝天謝地,那裏還敢向北進去蘇南去撈外快,除非他們想將日軍下次掃蕩的目標引到自己身上。南漪湖北,除了那些與偽勢力有勾結的人之外,一般這幫家夥是不敢輕易過去活動的。”

“裏而且湖周邊的這些雜牌武裝數量不少,不僅有三戰區和第二遊擊區收編的。還有蕪湖和蘇南日偽勢力收編的,甚至兩方麵通吃的也大有人在。這些人都有各自的勢力範圍,平日裏的相處也大致比較融合。輕易不會到別人的地盤去活動。”

“在陸地上,別看我們部隊現在已經異常的疲勞,而且在之前的戰鬥之中損失不小。但這幫家夥也輕易不敢對我們下手。因為他們知道,打陸戰他們不僅占不到便宜,甚至還有可能將老本都賠進去。”

“但郎川河口就不一樣了,那裏與南漪湖究竟有多少河汊可以連接,恐怕就算本地人也不見得都知曉。如果占不到便宜,他們上船向湖中一撤,我們基本上拿他們無可奈何。除了我們的部隊不習慣水戰之外,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在這麼大的湖麵上去搜索他們。”

“所以,我認為這次軍部受到的襲擊,是他們早就有預謀的。而且我們的部隊恐怕一到南漪湖,就被他們盯上了。不過,這次軍部和主力受到的襲擊,究竟是那股勢力下的手,我們在調查清楚之前,也不能輕易下結論。”

“因為這幫家夥都知道自己手頭的本錢不雄厚,而且對於三戰區和第二遊擊區收編他們的原因,他們自己也很清楚。他們更清楚,他們隻是第二遊擊區用來當做靶子。一旦我軍報複,第二遊擊區很可能不會給他們任何的援助。”

“所以這些人輕易不會在自己的地盤朝我們下手,因為他們知道即便我軍撤到蘇南,但以南漪湖距離蘇南的距離,我軍想要報複他們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過這南漪湖周邊的各種勢力交錯在一起,雖然相當的複雜,但是這個郎川河口至東夏鎮一線卻是一個例外。”

“這裏不屬於任何地方武裝的勢力範圍,而是由第二遊擊區直接控製。郎川河口至東夏鎮,是第二遊擊區的主要防線之一,也是郎溪一帶與蘇南主要水上交通線。所以這裏一直由那位第二遊擊區總指揮的心腹挺進二縱隊駐防。”

“之前這裏的那些地方武裝,都被那位總指揮給強行驅離。眼下挺進二縱隊被三十二集團軍調走,南下清剿我們。這一帶,除了少數的忠義救國軍之外,基本上已經沒有正規主力部隊駐紮。對於那些想要撈些外快的地方武裝來說,這裏絕對是一個首選之地。”

“選擇在這裏,即可以趁機撈上一把,又不用自己去麵對我們的報複。最關鍵的是不用深入到內陸,給那位總指揮以清剿、收編的借口。這些雜牌武裝本身就是靠槍杆子生存的,沒有了槍杆子,他們也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他們輕易是不敢越過那位第二遊擊區總指揮給他們劃定的活動區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