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在天黑之後,感覺到各方麵的敵軍推進的速度明顯加快的楊震來說,如果在突圍的路上,尋找到敵軍封鎖線的漏洞,能避免和敵軍正麵遭遇是最好的。能做到不驚動敵軍,那就堅決不開槍,這是楊震的原則。
實際上楊震的感覺沒有錯。雖然三戰區對旌德東北部山區的最後合圍還沒有最後完成,但已經接到六十二師被放回來俘虜的通報,確定了皖南部隊就隱蔽在旌德東部山區的三十二集團軍總部,卻在不斷的督促各部隊抓緊時間抵達各自的指定地點。
隻不過那位生怕被皖南部隊進入浙西的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將部署的重點都放在了東、南兩個方向。手頭大半的兵力,除了在涇縣東南山區進行清剿的四十師主力,以及封鎖東麵的七十九師之外,其餘的所有兵力都放在了旌德與寧國、績溪相鄰的地區。他的出發點隻有一個,那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皖南的新四軍進入浙西。
盡管在西、北兩個方向部署的兵力雖說也不少,但麵對廣大的山區,還是顯得有些單薄。尤其是此時主力還在涇縣東南山區清剿,本身之前就受到了重創的四十師,兵力尤其顯得不足。
整個西、北兩個方向的封鎖線不能說是處處漏洞,但卻是的確各個方麵的兵力不多。麵對著這麼廣大的山區,在四十師的主力還在涇縣南部山區的情況之下,單憑一個七十九師既要逐次清剿,又要封鎖涇縣至旌德的公路,兵力隻能說勉強夠用。
在戰術上,在師長不在位的情況之下,隻餘一個副師長指揮而顯得過於謹慎的七十九師更多的是以團為建製,采取逐次推進,漸漸逼迫的穩健戰術。在既要留下一支部隊警戒蔡家橋師部的情況之下,采取這種戰術,穩健是穩健了,但無論哪一個方麵的兵力麵對廣大的山區都顯得有些單薄。而這麼一來,留下楊震可以利用的縫隙還是很多。
當然這些縫隙,對於一支大部隊來說,還是太過於狹小。但是對於楊震帶領的隻有千餘人的部隊來說,還是足夠了。不顧盡管有縫隙可以利用,但整個突圍的過程來說,依舊可以用險象環生來比喻。
在出發不久,部隊就在裏村以東與七十九師的二三七團遭遇。當時七十九師的這個主力團就在山下,而楊震帶領的部隊就隱蔽在山脊上。兩方麵直線距離相距還不足一百米。山下七十九師二三七團行軍隊列,山上的部隊看的清清楚楚。甚至連隊伍之中說話的聲音,都聽的相當的真切。
看著山下整整一個團的敵人,山上的部隊盡管做好了戰鬥準備。但沒有命令,所有的人卻沒有一個開槍。隻是將已經所剩無幾的手榴彈擰下保險蓋,手則放在扳機上。而楊震的馬夫和馱載電台的馬夫,則死死的保住戰馬的頭,生怕這些馬匹發出聲音,引起山下敵軍的注意。
好在山下的七十九師二三七團部隊也許是抱著痛打落水狗的心態,也許是上級催的緊,也許是有其他的原因明顯急著趕路,在行軍的時候壓根沒有注意到山路兩側的山梁。根本就沒有發現山上隱蔽的楊震所部。這一關,最終還是有驚無險的通過了。
待山下的二三七團走遠後,就在楊震身邊的葉超卻是有些憤然道:“這幫家夥也太狂妄自大,將我們視為無物了吧。夜間山地行軍,連一個警戒部隊都不放。這要是主力在,一個伏擊我保證他們一個都跑不出去。”
對於葉超的不以為然,楊震擺了擺手道:“有什麼可不忿的?在他們看來我們已經被他們的重兵合圍在旌德、涇縣交界的山區,已經是一頭死老虎,根本不必有什麼忌諱。有了這個先入為主的想法,不把我們放在眼裏也是正常的。”
“但是對於我們來說,現在就需要他們這種心態。他們越是張狂,越不把我們放在眼裏,對於我們來說也就越有利。他們越是放鬆警惕,我們安全突出去的機會才越多。如果能不經過戰鬥就突出去,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告訴部隊,前麵就是三溪至蔡家橋一線,敵四十師和七十九師結合部。我們一定要打點起十二分的精神來。如果在通過公路的時候遭遇到敵軍的阻擊,那就不惜一切代價的給我一鼓作氣打出去。隻要越過三溪一線的公路,我們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