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差距太大(1 / 2)

跟隨軍部行動的其他領導之所以反對軍長當初選擇改變路線,直接走南漪湖。就是擔心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征集到數量足夠的渡船。水陽江一戰,雖然突破了忠義救國軍的防禦,但主力的行蹤也已經暴露。

如果渡船不夠,部隊隻能分批次渡湖。這樣一來,本身現在實力就已經不足的部隊,隻能更加分散。一旦每批渡湖的部隊形不成規模,很容易被人所乘的。而且渡湖的時間,也會很長。

一旦在第二遊擊區反應過來,抽兵回援之前,正處於最分散情況之下的部隊無法完成橫渡,將會遭遇到滅頂之災。不用多,第二遊擊區隻要在湖東岸部署一個旅,就可以將處於極度分散狀態的部隊一口口的吃掉。半渡而擊,就是傻子也會選擇這種最好的戰術。

但軍長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在短時間之內,就征集到了可以一次渡過軍部和主力一半的渡船,讓之前反對的人都沒有了借口。至於在橫渡的時候可能遭遇的敵情,倒是沒有人放在心上。隻要渡湖的部隊成規模,即便在渡湖後與敵軍遭遇,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雖說南漪湖並沒有脫離三戰區第二遊擊區的控製範圍,但橫渡的時候卻有一個顯著的優點,那就是沒有日軍炮艇的攔截。除了水陽江之外,南漪湖與長江無較大河流溝通。而水陽江流域是南漪湖唯一進出長江的航道,但又基本上控製在三戰區手中,日軍的艦艇想要進入南漪湖也沒有可能。

沒有了日偽軍裝備精良炮艇的阻擊,單憑第二遊擊區那幾條使用木帆船的巡邏船,即便是在湖麵上遭遇,軍長也不怕。在橫渡之前,軍長按照與之前楊震商議處置意外情況的辦法,在船隊中專門指定戰鬥力最強的老一團,成立了護航隊。並將全部的重機槍和擲彈筒,都調撥給了老一團。

在橫渡的時候,所有的輕重機槍,全部壓滿子彈就架在船頭上。手榴彈則全部擰開保險蓋,拉出保險繩。一旦與敵遭遇,就先敵使用火力壓製,掩護主力船隊衝出去。隻要搶在第二遊擊區的主力返回之前,安全的渡過南漪湖,剩下的路上也就在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擋住皖南部隊的北上。

位於漠村以北的一處蘆葦蕩中的一個小小的漁業碼頭上,軍長舉著望遠鏡看著漸行漸遠的第一批渡湖的船隊,才轉過頭對身邊的作戰科長道:“與政委還沒有聯係上?告訴通訊處,我不管他們用什麼辦法,也一定要給我聯係上政委。”

看著與之前的蕭索相比,現在顯得有些意氣風發的軍長,身邊的作戰科長李誌高道:“軍長,怎麼想起走南漪湖來了?我真服氣了,這麼短的時間之內,一下子還能弄到這麼多的船。您能事先料到日軍肯定會出動,所以事先做了準備。軍長,您的眼光真長遠。”

對於李誌高的話,軍長卻是搖了搖頭道:“這不是我的事先安排好的,是政委事先已經做了準備。我們兩個當初在研究北撤的路線時候,他想到的很多。對於一路上所有可能出現的意外,都做了準備。”

“政委在轉移之前,曾經根據幾條路線上的地形以及敵情不同,擬定了多條的應變計劃。此次走南漪湖,就是政委當初在我軍可能的久戰之後出現疲憊,與日軍遭遇很可能會陷我們於險地而提出的應變計劃之一。”

“咱們這位軍政委年紀雖輕,但心思之縝密,工作之細膩、紮實,為我從軍多年之罕見。雖少年得誌,年紀輕輕便成為幾十萬大軍的統帥。但卻無一般年輕人之浮躁。我在他的這個年齡上,可是遠遠不如。他能在東北取得如此成績,絕對不是偶然。”

說到這裏,軍長微微歎息一聲,像是對身邊的李誌高,又像是對自己道:“好一個年輕有為的政委,好一個少年英雄。我軍能有如此年輕卻才華橫溢的少年將領,我軍之幸,中華民族之幸。”

對於軍長的這番話,李誌高沒有回答,也無法回答。當這個新政委抵達皖南上任的時候,李誌高說實在的的確有些不服氣。自己才二十七歲就擔任新四軍作戰科長,已經覺得自己少年得誌了。

但這位二十多歲的新任軍政委居然年紀比自己還小一歲,還要年輕。自己一九二九年參加紅軍的時候,他還在讀書。雖說在紅軍時期,很多師團幹部的年紀都不大。二十多歲擔任軍政委,甚至十多歲擔任師長、政委的也不新鮮。

但二十多歲弱冠之齡便擔任東北軍區司令員、新四軍政委這樣一方戰略區的統帥,手下幾十萬的精兵強將。手中的部隊比紅軍時三個方麵軍加在還要龐大,最關鍵的是裝備極為精良大軍的人,在全軍還是獨一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