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固執己見的上官雲相(1 / 2)

說到這裏,徐誌勖指了指地圖上之前的戰場態勢道:““雖然我到目前還不知道目前他們究竟是誰指揮。是您的那位在保定軍校的老同學希夷軍長指揮,還是這個楊震親自指揮。但是從他們之前行動迅速,絲毫不拖泥帶水的動作來看,其作戰風格應該是今非昔比了。”

“其在我四十師已經完說到這裏成對星潭一線布防後,還能在南北有夾擊後有追兵,甚至榜山一線被我軍突破的情況之下。依舊下決心不顧地形不利,采取仰攻戰術,一舉突破我軍在星潭的防線,在我軍重兵環伺的情況之下強行打開一條生路的舉動來看,我們絕對不能還用老眼光看人。”

“其在榜山一線的所謂老三團在團長被我們擊斃,政委負傷失去指揮能力,總指揮官叛逃的情況之下,居然能在短時間之內恢複。甚至與五十二師這樣的精銳打的有聲有色,阻擊五十二師一個師的兵力整整一天。使得五十二師雖有優勢兵力,但卻未能及時南下。為其爭取了極為難得的時間。”

“新四軍的規定,我們都了解。軍事主官隻負責戰場指揮,至於幹部的調配則是由他們的所謂政委說的算。也就是說能在榜山走馬換將,讓那個老三團在困境之下短時間恢複元氣,說明此人眼光之犀利,用人之準確。其實際指揮能力我們暫且不說,單單就這份眼光,就是極為難得。”

“而現在的態勢來看,他們在距離溧陽其蘇南所部直線距離已經不遠的情況之下,在涇縣東南部山區休整,絕非是表麵看的這麼簡單。誰都知道,在周邊我軍依舊重兵集結的情況之下,在涇縣境內休整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

“即便那裏山高林密,卻依舊改變不了回旋餘地狹窄的毛病。在周圍我軍依舊部署重兵的情況之下,隻要我軍動作迅速,無論是在涇縣東南山區還是在旌德,他們隨時可以麵臨我軍的再次合圍。”

“按照他們目前所麵臨的態勢,他們最應該做的不是休整,而是立即北上。的確涇縣東南山區山高林密,比較適合他們活動。但是那裏西部的徽河兩岸,目前有我軍三個師。東麵的寧國,有我軍兩個師。”

“其中的八十八軍雖然兵力不足、裝備殘破、戰鬥力可以用尚可來形容。而且畢竟有一師之眾。再加上同屬川軍係統的一二六師,就算這兩個師都是豆腐渣,但也不是他們僅有六個團的兵力就可以啃下來的。”

“正因為南下旌德,對於他們的行動才最為有利,所以我認為他們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進入旌德。因為從一般的軍事地形說以及我們對他們的了解來看,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他們在突破星潭一線後,下一步肯定會進入旌德。在這麼明顯的態勢之下,我軍豈能不有後手?”

“按照他們之前的行動來看,這一點他們不會看不出來。要是沒有這個本事,那個被陝北專門從東北調過來的楊震,也不會在東北接連打出兩個大勝仗。便是連一向驕橫的日本關東軍,都接二連三的敗在他的手中。”

“而且在抗戰之前十年內戰之中虛虛實實、虛張聲勢,也是其在針對國軍圍剿時候所采取的慣用的手段。所以我認為他們部署在涇縣東南山區的那部所謂的大功率電台,絕對是一個幌子,用來吸引我軍注意力的幌子。而真實的意圖,還是要北上。”

“調三個師東進清剿涇縣東南山區,以及八十八軍西進我同意。但是讓第二遊擊區南下,我認為我們還需要在做考慮。總座,一旦第二遊擊區南下,也就意味我們變相的徹底給他們讓開了北上的路線。我認為將第二遊擊區調至宣城南漪湖以西布防,利用河流為天然阻擊陣地更為適合。”

對於徐誌勖的擔憂,上官雲相卻不以為意的道:“鳳樓老弟,你是過濾了。五十二師在榜山一線雖然沒有徹底的打垮那個老三團,但也使其遭到重創。再加上牛欄嶺一線,七十九師雖然動作遲緩而失掉戰機。但也給予其所謂的特務團和教導總隊以重創。”

“再加上在星潭一線,四十師依靠優勢的兵力和火力,再加上所占據的地形之便,給予其所謂主力的重大殺傷。他們原來的六個團,現在充其量有四個團的兵力也就撐死了。對於現在已經是殘兵敗將的他們來說,急於找一個棲身之地恢複元氣才是他們最應該做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選擇繼續北上,那麼他們既要麵臨我軍的重兵追擊,更要麵臨我第二遊擊區與追擊部隊的夾擊。再加上從宣城到蘇南,這一路上水網縱橫,對於大部隊運動極為不利的地形,使得他們無法快速運動,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回旋餘地。此時北上,根本就無法擺脫被我軍殲滅的危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