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在堅持一下(1 / 2)

盡管楊震對於後勤部門這種小家子氣,婆婆媽媽的作風相當的不滿意。但在時間緊迫、形勢危急,尤其是後勤部門主要負責人都不在的情況之下,他也沒有那麼多的閑工夫去追究誰的責任。

在沒有時間去追責的情況之下,楊震秉承著一貫快刀斬亂麻的工作作風,立即讓葉超,將在星潭繳獲的萬餘發子彈和四百多枚剛拆箱的手榴彈,全部調撥給了特務團。這些彈藥已經是楊震手頭可以機動的最大數量了。

畢竟經過夜戰的消耗,楊震身邊部隊的彈藥也不多了。後衛營在丕嶺一線與一四四師滲透部隊激戰,星潭部隊阻擊戰,都消耗了不少的彈藥。尤其是手榴彈,現在平均每人還不到一個。

不過楊震傾盡全力調撥給特務團部分彈藥的同時,將後衛營的五挺輕機槍中的三挺捷克式輕機槍。以及警衛連之前在丕嶺至於星潭一線那場遭遇戰中繳獲的三挺法式輕機槍和一挺捷克式輕機槍,也全部調撥給了特務團。

經過臨時的調撥,再加上在馬渡橋一線繳獲的兩千多發子彈,總算讓特務團剩下的這四個連好賴有了相對充足的彈藥。盡管手榴彈和機槍子彈,依舊多少有些短缺。但總比讓特務團用牙去硬啃強的多。

等特務團領取完臨時調撥的子彈出發之後,楊震也隻能在心中大罵一頓那個死腦瓜骨的後勤部門負責人出出氣。眼下不是追究這件事情的時候。再說人都不在這裏,追究又有什麼用?要想追究責任,也得等與軍部彙合之後。

盡管一夜的激戰,加上兩天下來的行軍讓所有的人都已經感覺到相當的疲憊。但在嚴峻的形勢之下,沒有一個人對楊震的這個決定表示出什麼異議來。因為在所有的人看來,急行軍三華裏的距離還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而對於習慣了山地遊擊戰的這支軍隊來說,進山也就意味著安全了。

而且此時整個部隊重傷員和無法行走的輕傷員已經就地安置,非戰鬥人員已經隨同主力先行出發。這支部隊可以說是原來皖南部隊中最為精幹的一支,可謂是輕裝到底。整個部隊除了武器彈藥,以及部分攜帶的幹糧之外,就隻有兩部電台可以勉強稱得上包袱。

將無法行動的重傷員就地安置的決定,對於在抗聯時候,曾再三強調過不許丟掉一個傷員的楊震來說,是到皖南以來最相當艱難的一個決定。楊震很清楚,說是就地安置,但這隻不過換了一個好聽的說法而已。誰都知道,就地安置實際上就是等於將他們拋棄掉。

盡管這個決定對那些重傷員來說近似於殘酷,但這也是無奈的選擇。一個重傷員至少需要兩個人,甚至是四個人來抬。五十多名無法行動的重傷員就需要兩個多連的兵力來抬。要是手頭不多的部隊,都改為擔架連了,這仗還怎麼打?還怎麼突圍?

好在讓楊震有些心安的是,自己當麵的敵人即不是以虐殺俘虜為樂的日軍,也不是殘暴的西北馬家軍。這裏又是皖南部隊長期工作和戰鬥的地方,不是日偽軍控製嚴密的東北,群眾基礎也好的多。

再加上傷員之中,幹部的數量不多,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戰士。這些戰士之中,皖南籍的數量有很多。有了這個先決條件,將他們留下來就地安置,罪可能要遭一些,但是生命的安全基本上還是有保證的。

在安置完畢傷員,部隊按照楊震的命令徹底輕裝後。劉別生將調劑過來的七挺輕機槍和手頭上四挺輕機槍全部編入了第一梯隊,所有機槍手將輕機槍全部掛在胸前。隻要在向山區運動的過程中,與敵遭遇,這些機槍將會在第一時間使用密集的火力,為後續部隊打開一條通道。

在第一梯隊負責打前站的特務團出發後,楊震親自指揮後續跟進的第二梯隊,同樣做好戰鬥準備的教導總隊也是一樣配置。刺刀上膛、手榴彈擰開保險蓋,一挺蘇式轉盤機槍和兩挺比利時輕機槍全部掛在胸前。

幾乎就在第一梯隊出發的同時,那邊李明博指揮的掩護部隊集中楊震留下的全部火力,已經與退至浙溪橋一線,發現這邊正在向東邊山地強行突圍,正試圖用火力封鎖住山口的四十師展開激烈的交火。

在李明博不計彈藥消耗的拚命掩護之下,整個皖南還留在三戰區合圍圈最後一個缺口上的部隊以最快的速度通過馬渡橋一線的狹小平原。所有的人都記住臨出發時,楊震的一句話,進入山區就是勝利而在拚命的奔跑。

與後續部隊相比,前邊開道的特務團則利用手頭上已經是盡可能集中的火力,與前邊一切試圖攔截的小股敵軍激戰著。好在整個馬橋渡一線的敵軍大部分已經南撤至於浙溪橋一線,留在馬渡橋一線正麵山口處兩側製高點的敵軍隻有四十師直屬工兵營的一個連兵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