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意外(1 / 2)

撓破了腦袋也實在猜不出對手火力突然暴增,以及對手是究竟怎麼滲透進自己後方的四十師少將師長方日英,在巨大的壓力麵前也隻能拆東牆補西牆。試圖在北線的五十二師主力抵達之前,守住星潭這個戰略要點。

當然有了炮兵營莫名其妙全部損失的前車之鑒,在調整部署的同時,他沒有忘記緊急從星潭守軍中抽調了一個營調回三溪師部駐地,與師部手槍營一起在師部周圍構成一道銅牆鐵壁。

炮兵丟了,軍委會還會重新給補充的。沒有了炮兵,最多戰鬥打的艱難一些。但是要是他這個師長要是也重蹈炮兵的覆轍,那整個四十師和國軍的損失可就大了。

聽著前方不斷傳過來的戰報,無論是軍長還是楊震都鬆了一口氣。尤其是楊震,知道隻要搶在北線的五十二師、一零八師主力趕到之前拿下星潭,整個皖南部隊就可以說是大致脫險了。

想到這裏,楊震在輕出一口氣的同時,不由的感歎這些老部隊的戰鬥力到底是紅軍老遊擊隊出身,素質還是相當過硬的,尤其是山地作戰經驗相當的豐富。雖說軍事素質不一定有多好,正麵作戰經驗缺乏,但是意誌之堅定,是一般部隊無法比擬的。否則也不會在幾乎全部都是仰攻的情況之下,還能打的這麼精彩。

實際上楊震也知道,除了部隊意誌堅定之外,另外一個因素也是影響目前整個戰局的發展。皖南部隊雖然由於自身的原因,在軍事素質上不如北方那些經曆過長征的十八集團軍出色。但是單論武器裝備卻是至少不次於國軍較好的雜牌部隊。

新四軍活動區域大多經過抗戰初期中日幾場大規模會戰的地區。這一帶國軍散失的武器數量相當的多。新四軍剛出山的時候,武器的確雜亂不堪,甚至相當一部分人還用當年遊擊戰時候繳獲的地方民團、保安團的老式步槍。

這些武器殘破不說,連數量也極為不足。還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還裝備著大刀與梭鏢。彈藥的情況也異常的寒酸,平均每支槍連五發子彈都湊不齊。全軍隻有三挺無法連發的重機槍和十餘挺老式的輕機槍。各級指揮員,基本上沒有望遠鏡。

當初為了改變新四軍裝備奇缺的局麵,軍長除了與極力向第三戰區爭取之外。還曾經動用私人關係募集了一批資金,從香港購買了三千餘支手槍裝備部隊。才緩解了新四軍裝備上的奇缺。,但在東進之後,由於蘇南地區國軍失散的武器數量龐大,依靠收集這些裝備,新四軍的裝備有了很大的改善。皖南部隊多數是從蘇南地區調回來的,雖然彈藥有一定的短缺,但是裝備還是相當的不錯的。

與華北因為發展過於迅速而裝備奇缺的十八集團軍相比,由於在蘇南地區起獲了大批國軍撤退時候遺留的裝備,皖南部隊的裝備整體上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至少沒有出現人比槍多的情況。

楊震親眼在部隊中看過為數不少的中正式步槍、德國原廠的一九二四式步槍,還有抗戰前進口的捷克、比利時造的步機槍。漢陽造步槍是基本的裝備,數量也相當的充足。主力部隊基本上能夠做到人手一槍。此外,還有為數不少的三八式步槍,但數量並不算多。

輕重機槍的數量,也為數不少,尤其是輕機槍數量可謂相當的充足。而且大多都是性能優異的捷克式輕機槍和比利時機槍等新式輕機槍,甚至還有幾挺蘇式轉盤機槍和十餘挺在蘇南繳獲的歪把子輕機槍。六個團的部隊加上直屬隊以及教導隊,加在一起足足有近百挺。

重機槍的數量雖然不算多,隻有不到二十挺,但成色卻都很新。尤其新一團裝備的三挺哈奇開斯重機槍,為此次作戰提供了相當可靠的火力掩護。其實說到裝備差,主要是彈藥數量嚴重不足,火炮幾乎沒有。

整個皖南部隊全軍上下,隻有兩門八十二毫米法式迫擊炮。而且炮彈的數量嚴重不足,隻有收集來的幾十發,嚴重的缺乏攻堅火力。手榴彈和炸藥的數量也有些不足,但毛瑟手槍一類的近戰利器還是相對比較充足的。

原來的確是有些彈藥不足的情況,但是在楊震隨機帶來的幾百萬發彈藥的補充之下,原來極為緊張的彈藥情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而大量衝鋒槍的裝備,使得部隊在近戰和山地戰中,火力占據極大的優勢。四個迫擊炮連裝備的抵達,也極大的增強了部隊在山地戰中的攻堅能力。

之所以進展如此之快,除了老部隊作風過硬,對命令執行堅決之外。更多的得益於武器裝備的改善。否則幾乎全部是山地戰,四十師又實現修建了一定數量的碉堡情況之下,突破的速度絕對沒有這麼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