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開場白(1 / 2)

楊震的話,貌似給這位之前曾經被弄的幾次出走的軍長吃了一個定心丸。但對於楊震說的自己能力高於他,這位軍長連忙擺手道:“政委,這話可能不這麼說。你在東北的那幾次大戰,我們已經接到中央轉過來的戰報。說實在的,你的那種戰鬥我打不了。”

“今年一戰,你們在兵力大致相等的情況之下,居然一舉擊敗了十餘萬裝備有坦克、重炮以及大量航空兵日軍的圍攻,還殲滅了其中的大部。這個戰果,別說咱們裝備簡陋的部隊,就是他國軍裝備最精良的中央軍也打不出來。”

“政委在東北從無到有,幾乎是白手起家。以一兩百殘兵敗將打出一片廣闊天地,如果沒有超人的軍事素養很難辦到。日軍的戰鬥力我們都清楚,與政委屢次以少勝多,徹底扭轉東北戰局相比,我這點能力上不得台麵。什麼北伐名將,鐵軍一類的話,政委不要再提起了。”

“正像你說的那樣,一是一、二是二。資曆是資曆,但是能力是能力。我雖資曆遠遠老於你,但是能力上相差太遠。我們之前的那點經驗,在現在的戰場上,麵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已經不夠用了。”

“說實在的,你來新四軍任政委,我即感覺到很意外,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也許不僅僅是我,甚至所有高級幹部都可能會感到意外。尤其是有權接收中央轉發戰報的高級幹部,都感覺到有些意外,甚至有些突然。”

“但仔細一想,在眼下東北麵臨一個關鍵時刻,中央將你調到新四軍的用意還是不難想清楚的。皖南的局勢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候,這裏現在需要的是一個能夠果斷下決心的人,否則皖南的局麵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得到解決。皖南這萬餘名幹部和部隊,危矣。”

對於軍長的評價,楊震隻是淡淡一笑。他雖然聽出這位長者的讚賞是發自內心的,但是並不代表他會接受。不過在當前惡劣的局麵麵前,無論是楊震還是軍長都沒有心情將這個話題繼續下去。

微微沉默了一下,軍長開口道:“政委,這次中央能在東北局勢到了關鍵時刻,將你調到皖南主持大局,想必這裏的情況你已經知道。在會議上你又沒有說全,所以我特地想問問你心中的真實想法。三條路線,你認為哪個最合適?你作為軍分會書記,最終決策還是要你拍板的。”

對於軍長的直截了當,楊震也絲毫沒有遲疑的道:“三條路線,現在對於我們來說都不是上佳的選擇。但是目前從皖南的態勢來看,我們卻是除了這三條路線之外沒有別的選擇。之前我們過於遲疑,實際上已經失去最佳的轉移時機。”

“與蘇南相互成犄角之勢的皖南,戰略地位的確重要。但這裏縱深狹窄,周邊的形勢已經與南京失守後的局麵大不相同。西、南兩個方向是三戰區的精銳,東邊是日軍重兵雲集的侵華日軍總司令部所在地。我們困守皖南,不僅無法發展,而且有坐以待斃的危險。”

“現在三戰區對皖南的合圍已經完成,除了東線之外無論選擇哪條路線,都要在他們槍口之下行軍,這對於我們來說危險性並不低,甚至是更高。所以正像我在會上說的那樣,我們無論選擇哪條路線,都要做好打的準備。”

“現在距離第三戰區給我們下定的最後撤離時間還有半個月,一旦我們繼續拖延過了最後期限,反倒自己送上把柄去給他們上門,這對於爭取輿論支持很不利。不僅如此,對於我們來說機會也是轉瞬即逝。所以我們月底之前,一定要開始行動。”

“至於路線選擇上,北線經繁昌、銅陵到無為的路線雖然是我們的老交通線,又是三支隊與無為遊擊隊的老遊擊區。路程較短、群眾基礎也好一些。但這一路水網縱橫,又是日偽在長江上的主要封鎖線。”

“除非我們選擇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之下,選擇分散自己有限實力的辦法分批北撤。否則在五十餘華裏水網縱橫的地形上,小部隊行動尚可,但是對於大部隊運動,尤其我軍缺乏攻堅能力的情況之下,這並不是一條上好的選擇路線。”

“而且眼下江北五戰區桂係部隊的三個師已經抵達無為地區,是配合三戰區解決我們,還是掩護我們渡江還很難說。加上日軍又增調了十五師團抵達銅陵、繁昌一線。這一線實際上已經是不可能了。”

“希夷軍長作為北伐名將,應該知道桂係部隊裝備雖差,但是戰鬥力卻很強。尤其是山地戰能力,不次於我們。湘江一戰,中央紅軍就曾經在桂係部隊手中吃了大虧。再加上日軍十五師團,我們在兵力占據絕對劣勢的情況之下,在很可能麵臨兩麵夾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