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打得贏、不變色(1 / 2)

聽到中央準備趁這個機會在抗聯先行實行軍銜製,楊震不由的微微一愣。原本一直以為直到五五年才第一次在全軍實行軍銜製的他在這才知道原來在建國前,中央居然就有過在全軍實行軍銜製的想法。

不過對於主席征求自己意見的話,楊震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開口道:“主席、總司令,對於中央的決定我服從。至於中央谘詢我對軍銜製的建議,我認為授有授的好處,不授有不授的好處。不過從一支部隊的正規化建設來看,實行軍銜製的利要大於弊。”

“授予軍銜可以有效的激勵幹部、戰士的士氣,明確各級幹部的職責。而且在部隊軍事主官陣亡的情況之下,以在場的軍事幹部軍銜的高低確定指揮權。避免部隊因為指揮員的犧牲,而陷入混亂。當然,這是要有嚴格的製度的。”

“比如說一名中校團長犧牲了,但是在場的軍銜最高的是一名從來沒有接觸過軍事指揮的少校軍醫。如果讓這名恐怕連槍都沒有摸過的少校軍醫去指揮一場戰鬥,部隊想要扭轉局麵都沒有機會。所以要做出嚴格的製度,隻能是軍事指揮員中軍銜最高的接替指揮職務……”

“當然我軍原來實施的軍事指揮員犧牲替補,以及上級臨時指定的指揮員的辦法也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在部隊處於混亂狀態,幾支部隊混雜的情況之下,就很有可能會出現相互不服的情況,從而導致混亂的加劇。這種情況之下,軍銜的作用就會明顯突出出來。一個服從軍銜最高人的規定,就可以有效的緩解這個難題,”

“另外軍銜製度可以極大的促進幹部的積極性。我們部隊的職務有限,部隊的編製不可能無限的擴編。在一個幹部立了大功,但是提拔卻沒有位置的情況之下,為了鼓勵士氣,可以提升其軍銜,作為獎勵。”

“不過,這種獎勵要有一個嚴格的製度,不能像國軍那樣,軍銜的晉升,尤其是基層軍官的晉升,很大一部分都帶有隨意性。要按照一定的級別,提交各級部隊的黨委會討論後,報上級批準。絕對不能出現隨意提升軍銜的情況的出現。”

“比如說尉官一級,需要旅黨委討論後,報請縱隊批準。校官一級需要縱隊黨委討論後,報請軍區批準。當然具體實施方法,還需要進行一定時間的商議後,才能做出真正的決定。我這隻是打了一個比方。”

“在嚴格規定軍銜晉升製度的同時,除了對將官的晉升進行嚴格的控製之外。對於其他的各級指揮員,實行按照年限晉升,嚴格製定軍銜與職務掛鉤的辦法。不過對一些埋頭苦幹,但是職務不高的老同誌,在職務方麵無法照顧的情況之下,可以在評定軍銜的時候,給予一定的照顧。”

“實行軍銜製,對於部隊的正規化建設,是一個極大的促進。我們的部隊雖然目前以遊擊戰爭為主,但是如果真正壯大和發展,總歸還是要進行正規化建設的。隻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我們在裝備以及兵員素質相差懸殊的情況之下,可以進行遊擊戰爭。但是我們不能總將自己放在遊擊隊的位置上,早晚還是要走出山區的。一句話,作為一支軍隊要胸懷天下,不能坐井觀天。”

“而且軍銜製隻是一種表明自己身份的標誌而已,與我軍的傳統習慣並未違背。就像我軍原來的以級別劃分等級的規定是一樣的。比如原來各軍區團級作戰科長,按照國際慣例我們可以將這個作戰科長授予少校或是中校軍銜。隻不過將級別由團職,改為中校軍銜。其實是換湯不換藥而已。”

“不過實行軍銜製,不能一擁而上。還要看各部隊的實際情況來製定與執行。對於關內的部隊來說,在分散遊擊,各個戰略區獨立性很強的情況之下,實行軍銜製並沒有太大的必要。國外軍隊所謂的那些經驗,不一定適合我們軍隊的現狀。”

“還有,我希望如果中央決定實施軍銜製度,一定要考慮我們軍隊自己的情況。既不能全盤照搬國民政府的軍銜製度,也不能照搬蘇聯的經驗。要根據我們自己的現狀,製定具有我們自身特色的軍銜製度。”

“比如蘇聯方麵有大尉軍銜,而對於我們來說,由於很多的老同誌資曆很老,但是職務並不高。為了激勵這些老同誌,對於本應按照蘇聯方麵授予大尉軍銜的級別,改為少校更為恰當。”

“還可以在將官名額有限的情況之下,為了激勵士氣,並照顧一些老同誌的情緒。可以在上校以上,少將以下設立大校軍銜。也就是說類似西方陸軍的準將,作為預備將官。還有,軍銜製實施的時候,不要學蘇聯,劃分的過於詳細。我軍因為軍兵種種類不多,各個軍兵種應該實行統一的軍銜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