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標準(1 / 2)

楊震的回答,讓總司令連聲道好後,笑道:“你們去年的那個秋季會戰紀錄片拍的就很好,不僅起到了極大的宣傳作用,也讓中央的同誌大開眼界啊。更認識到什麼叫做真正的大兵團作戰,見識到現代化的立體戰爭。”

“說說你們當初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促使你們下打這種會戰時候的決心。要知道,去年你們的兵力還遠不如今年。裝備也沒有今年這麼先進,甚至在兵力上也絕對不占據優勢。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員,能下這樣的一個決心很不容易。”

“你是軍事指揮員,最後的決心是由你來下的。年初李延平來中央彙報的時候很多事情,並沒有說清楚。尤其是在軍事決策上,他說的隻是一個簡單、大略的情況。詳細的情況,尤其是軍屬部署上,他說的很籠統。”

“今天,在這裏我想聽聽作為軍事指揮員的你的想法。難道真的就像李延平所說的,這是逼不得已的選擇?北滿的情況我們知道一些,難道真的沒有其他選擇餘地?讓你們隻能硬碰硬的去打這種生死未卜,甚至可以說是九死一生的戰役?”

“日軍的兵員的素質我是知道的,其訓練和裝備程度,就連德國人訓練出來的國民黨的中央軍精銳也不是對手。打這種戰役,在兵力大致相等,火力配屬相差懸殊的情況之下,能下這個決心很不容易。今天,我要聽你親口和我說說,當初你們,特別是你的決心究竟是如何下的。”

對於老總的話,楊震微微沉默了一下後道:“老總,當時的情況的確像李政委說的那樣不打,我們甚至無法生存。北滿地區地廣人稀,甚至幾十平方公裏內都荒無人煙。當初我們占據了幾個縣的根據地,但實際人口相加還不如關內的一個縣多。”

“根據地內有限的資源,根本就滿足不了部隊的最基本需求。我們不打出去,就連基本的生存都無法維持。甚至連糧食和過冬的冬裝,這樣最基本的補給都無法湊集。老總,北滿冬天的氣候在零下幾十度,最冷的時候達到零下三十多度,甚至四十度。沒有冬裝,就是凍也將我們凍垮了。”

“這還沒有將補充兵員的問題,包括在內。有限的人口,無法提供足夠的補充兵員。以勞工為兵員,隻能解決燃眉之急,並不是長遠之計。當時的情況是打,還有生機。不打,隻能坐以待斃。”

“老總,說白了,去年發動的秋季會戰,除了要應對日軍的圍攻之外,主要的目的就是以守為攻,解決部隊的生存問題。不過要說九死一生,倒也有些誇大。戰前我們經過對周邊的敵情,以及我軍的訓練、裝備和彈藥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後,才下定決心打的。”

“我們利用日軍數量雖多,但是由於過於狂妄自大,想要一鼓作氣將我軍全部吃掉的心態。而采取的分散合圍戰術,造成各個日軍各部兵力配屬相對分散的弱點。專門製定了在誘敵深入後,先以一部兵力以頑強阻擊,吸引日軍主力注意。集中優勢的兵力、火力先打其餘各路中一部的戰術。”

“實際上去年的秋季戰役,真正的精髓不在圍殲外圍各部日軍,而是在於將軍石一線的阻擊戰。如果將軍石一線被突破,整個根據地的大門將全部洞開,在無險可守。而且我軍兵力過多的集中在其他的方向,使得整個根據地內部兵力已經處於極端空虛的情況。”

“將軍石一線一旦失守,我軍將麵臨被日軍分割合圍的危險。正是將軍石一線過於重要,所以我才將全軍戰鬥力最強的一旅放在將軍石一線,同時采取了節節抗擊,最大削弱日軍的兵力,以便最後的阻擊戰進盡可能的爭取最多的時間。”

“當時我們的部隊人數雖然與參與進攻的日軍兵力大致相等,但是我軍的火力,除了重炮和坦克、飛機之外,一般的火力配屬,尤其是步兵的火力並不遜色日軍。部隊輕重機槍、山野炮的數量齊全。最關鍵的是彈藥儲備足夠維持一場大戰的。”

“我們在群策山日軍秘密軍用倉庫內,繳獲了大批的日式裝備。尤其是日軍儲備的大量火炮和炮彈,足夠使得我們在單一戰場上,基本的火力單元能夠壓製住日軍。當然這個前提是嚴格執行火力集中的戰術。”

“而在單兵素質暫時還無法超過日軍的情況之下,我們想盡辦法采取了專門針對日軍的弱點進行針對性訓練的方式,使得部隊各級指揮員對日軍在作戰之中的弱點,基本上都已掌握。也正是有了這個資本,我才下定決心打這一仗。”

說到這裏,楊震頓了一下苦笑道:“老總,其實當時我們運用的戰術,就是當年中央紅軍反圍剿時采取的誘敵深入,采取機動設伏。集中優勢兵力、火力,殲敵一部的戰術翻版。隻不過根據對手的不同,以及環境的不同,采取了一定的調整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