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1 / 2)

至於袁芷若的事情也並不複雜。日軍駐哈爾濱憲兵隊長卻看上了老人的小女兒,也就是袁芷若。想盡辦法軟硬兼施,甚至可以說是不擇手段,就是想要逼迫老人將這個小女兒給他做情婦。

楊震估計,那個中佐憲兵隊長看中的不僅僅是袁芷若這個人,恐怕還想要通過這種手段,變相的一點點的將老人的家產霸占過去。要知道,老人的家產雖然轉移到了關內相當一部分,但是留在東北的也足以讓人眼紅。這個老牌特務出身的家夥,早已經垂涎三尺。

在那個憲兵隊長三天兩頭派人催促,並派出大批特務部署在自己家周圍,並天天對家裏的皮貨行和旅店、飯店的生意進行騷擾。使得這些生意幾乎無法做下去的情況之下,為了保住生意老人被逼無奈,隻能先違心的答應穩住這個家夥。

然後在想辦法利用自己多年的老關係,想辦法將這個自己最疼愛的小女兒先送到關內,再由在關內其他的子女送到香港後,轉道美國。隻是沒有想到,這個女兒在自己協助之下逃出家門後,卻是黃鶴一去不複返,跑去參加了抗聯。

那些錢都是老人事先放好的,袁芷若能在日偽特務的嚴密監控之下逃出家門,也是老人安排的。但因為這一切老人還沒有來得及與袁芷若說明,這才引起袁芷若的誤會。以為父親為了錢,答應將自己送給日本人當情婦。

對於這樣一個老人楊震很是尊重,也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楊震心中一直有一個秘密的計劃,卻是因為始終無合適的執行人而一直在擱置著。在看完這個老人的資料後,楊震雖然還沒有下決心,但是卻認為到目前為止,這個老人是最適合的人選。這樣一個有強烈愛國心的老人,楊震相信他不會做出違背民族大義的事情來。

對於手頭人員現狀,楊震很清楚。能打仗的人,不多但是至少也不能算得上奇缺。搞政工的人才也是一樣,不能說齊備但是也勉強夠用。甚至像王效明、陳翰章、王光宇都是軍政雙全的人才。

目前奇缺的是軍工、地方工作以及有商業思維的人才。軍工人才,可以通過動員關內的大學生,以及通過選拔留蘇學生方式培養。地方工作的人才,中央已經開始從各個根據地調配。而最大的難題就是這個商業頭腦的人選。

根據地隨著戰事的進展越來越大,目前軍區控製的大城市也越來越多。目前的整個局麵對於無論是東北局還是吉東軍區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挑戰。在這些商業氣氛活躍,尤其是本就因為貿易開埠的哈爾濱這種純粹的商業城市之中,絕對不能一刀切。也就是說搞戰時共產主義,也要分情況。

打仗需要資金,說白了就是需要錢。可錢從那裏來,隻能從稅收上來。沒有了商業,也就意味著沒有了稅收。要想活躍經濟,至少目前還需要這些資本家。對於這些大城市的管理,是整個東北麵對的一個新問題。

而且在東北局和軍區資金緊張,有限的資金要用到軍工產業以及重工業上的情況之下,一些涉及到民生的基礎工業,在短時間之內根本就不可能建設。保留部分民間的民族資本,對於根據地來說是利大於弊。

一是可以利用資本的流通,收取稅金以彌補資金上的不足。二對於一些目前無力建設的民生基礎工業,可以利用民族資本投資替代。三最重要的是可以安排一部分人就業,緩解根據地內非農人員就業的壓力。

還有一點就是這次美國人運來的機器設備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非軍工產業設備。這些設備,以軍區目前的人力和物力來說,根本就無法使用。將其出售給民族資本,可以回收部分資金不說,還可以加快根據地內工業化的進程。

早在占領哈爾濱與齊齊哈爾後,楊震主持的軍區政治部、後勤部以及東北工委的聯係會議上,就明明白白的提出,商業不能死。而且不僅不能死,還要想盡一切辦法將根據地內的商業行為活躍起來。戰時共產主義,這沒有錯。但是絕對不能搞一刀切,要對民族資本即保護,又要支持。

隻要不違法,不通敵,那些民族資本要予以保護。同時要有效的利用根據地內,尤其是哈爾濱地區大量的商業人口,加快輕工業基地的建設,以爭取對蘇出口取得部分稅收,緩解東北局資金緊張的現狀。同時爭取在三到四年的時間之內,培養出一批自己的紅色資本家。

但這是對於根據地內的普遍情況來說。對於楊震心中的那個自從取得與關內聯係後,便一直盤算的想法,楊震卻始終找不到即可靠,又有商業頭腦善於經營的人。可靠的,在商業上達不到楊震的要求。達到楊震要求的,又不可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