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楊震的目的(2 / 2)

想到這裏,楊震笑道:“皮爾遜少校,你先別急著答複我。我會給你一段時間和你們高層人士溝通的。而且從現在開始,到明年年底還有足足一年多的時間不是嗎?我想著十五個月的時間,也足夠你去運作與思考清楚了。”

楊震很清楚,一旦美日兩國爆發戰爭,自己要求獲得B十七這種可以對日進行戰略轟炸的轟炸機,應該不會有太大的麻煩。自己不是蘇聯,日本更不是德國。對於在珍珠港事件後,仇日情緒達到了極點的美國人來說,隻要能給日本人帶來麻煩,為自己全麵投入戰爭爭取時間的事情,他們都會樂於去做的。

一貫擅長於釜底抽薪的美國人,為了摧毀日本人的戰爭潛力。在手還不夠長的情況之下,會很樂於通過自己的手去實施。但是要想通過這種飛機,獲得大型飛機的製造技術,卻是很困難。

所以楊震思慮了良久,最終還是決定那這兩種很應眼下世界戰局景的新式武器來設一個套子。建立一支自己的戰略空中力量,可以進行對日轟炸,以盡可能的削弱日本本土的戰爭潛力,以及戰爭持續能力是楊震這個想法的前提。而且最關鍵的是獲取大型飛機的製造技術,這才是楊震最終的目標。

而達到這個目標,沒有一支戰略空軍力量是不可能的。B二十九這種二戰時期性能最優良以及載彈量最大、航程最遠的轟炸機,楊震知道美國人即便研製出來,也不會出售或是援助給自己的。

至於原因很簡單。自己開展對日空襲,削弱日本戰爭實力,是美國人所樂見其成的。但是讓這種先進的重型轟炸機落入蘇聯人手中,是美國人所不願意見到的。自己身上不僅頂著共產主義者的招牌,而且距離蘇聯太近了。

而這種B十七或是B二十四這兩種航程既能達到日本,現在已經開始投入量產。而且在美國人最需要鼓舞士氣的時候就可以投入戰鬥的轟炸機,要比幾年後服役的B二十九轟炸機好弄的多。

最關鍵的是B二十九轟炸機投入現役的時間太晚了。四四年,對於對日戰爭結束已經隻剩下一年的時間太短了。先不說美國人會不會同意轉讓這種技術,單單就這個時間讓楊震很難忍受。

倒不是楊震沒有相中蘇聯的佩八型這種自己最容易獲得的重轟炸機。隻是在目前空中實力有限的情況之下,直接購買戰略轟炸機還沒有那個必須。直接可以用於戰場支援,以及戰術轟炸的中型轟炸機和可以進行對地支援作戰的俯衝轟炸機,才是最適合的選擇。

而且這蘇製重轟炸機的性能雖然不次於美國的B十七與B二十四轟炸機,但是在可靠性上卻是相差很遠。最關鍵的是,蘇聯人不一定會提供這種他們最新式的遠程轟炸機。因為這種轟炸機在他們那裏,也是剛剛量產。

對於一個後世來者,而且是軍人出身的來者,最大的好處就是對於這場戰爭的進程的把握,是一般人難以項背的。而且對於這場戰爭中,幾大國投入的武器裝備性能的了解,雖然不見得了如指掌。但是卻絕對是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可以把握。

對於蘇軍目前使用和即將裝備的飛機來說,楊震最想要的就是與蘇軍這種佩八式轟炸機係出同門的佩2式輕型雙發戰鬥轟炸機。至於蘇軍遠東軍區參謀長格裏格連科少將,在談判之中主動提出出售,甚至贈予的TB三式重轟炸機、SB二式中型轟炸機,以及伊十五、十六式戰鬥機,他連看都不想看。隻是為了訓練需要,進口了一批伊十六戰鬥型。

在他看來,蘇軍出售這些性能已經落後的飛機,就是為了想要騙取自己手中的外彙。否則為何自己提出購買一批米格三式戰鬥機,想要用於根據地防空作戰。蘇軍方麵卻死活不承認自己目前這種飛機已經實行量產。甚至連提都不願意提起。

更為可笑的是,這種飛機被泄露出去的情報,還是楊震轉交給蘇聯方麵的。當然這個情報是楊震根據後世所知蘇軍各種新式戰鬥機投產的年代,而自己編造後通過地下情報網又轉了一圈後搞出的。但是蘇聯人耍的手腕,卻是讓楊震極為不滿。

蘇製轟炸機的性能不如人意,再加上蘇聯方麵使用的手腕,讓楊震將希望放到了美國人的身上。畢竟相比蘇聯方麵的小氣和手腕,再加上飛機技術上的差距,明年珍珠港事件後,財大氣粗的美國人可就是大方的緊。而且從與日本人直接成為對手的美國人那裏解決,要比始終畏手畏腳的蘇聯人要容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