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沒有時間布置,殺傷力極大的步兵定向雷根本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眼下的戰鬥全靠警衛排手中的衝鋒槍、手榴彈以及唯二的兩挺輕機槍。在彈藥有限,日軍又如此瘋狂的情況之下,時間越長對自己一方越是不利。
看了看的形勢,吳德秋咬了咬牙,舉手一槍將頭頂上的燈光打滅後,帶著警衛排以密集的火力掩護,不退反進的向鐵門處發起攻擊。在強行衝到鐵門處後,在打退了日軍的又一次凶猛反撲後,吳德秋下達了收集日軍彈藥,並以日軍屍體沿著鐵門處壘成一個簡易工事的命令。
同時派出四個人,將這個隔斷內在剛剛的突襲之中僅有的兩個幸存下來的日軍軍官,利用這間屋子內的燈光被打滅後,漆黑一片的掩護,馬上押著原路返回。將這裏的情況向縱隊彙報,並請求增援。
將兩名被捆的嚴嚴實實的俘虜送走後,吳德秋下令收集日軍屍體上的彈藥和手榴彈,供給兩挺九六式輕機槍使用。雖然三八步槍使用的六五子彈與九六式輕機槍使用的彈藥口徑相同,但一般情況之下去不能通用。
日軍使用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與九六式輕機槍雖然都是六五口徑,但由於使用全裝藥的步槍子彈,對槍管的磨損極大,會大大的縮短槍管的使用壽命。所以日軍又專門研製了專供輕機槍使用的,采用了減裝藥的六五子彈。
但在輕機槍使用的彈藥攜帶數量不足的情況之下,為了維持這兩挺主要支援火力的持續性,吳德秋也顧不得會大大的減少這兩挺機槍的使用壽命。下令在攜帶子彈消耗幹淨後,就地使用從日軍屍體上收集的全裝藥六五子彈。
雖然不知道這些日軍為何如此謹慎,寧可挨槍林彈雨,也不肯還擊。吳德秋甚至看到當麵之日軍已經將一門七十五毫米山炮推了過來,炮彈裝填進了炮膛,卻就是不敢開炮。別說重武器了,就是步槍都不敢用。麵對對手的密集火力,隻能用手槍還擊。
但吳德秋知道,如果不能在這裏卡住日軍,一旦被逼撤入隧道。那麼在空曠的,幾乎沒有任何隱蔽物的隧道之中,麵對兵力和火力占據絕對優勢日軍,自己就是連一個突圍的機會都沒有。
如果要打隻能在這裏打,那樣自己帶領的這三十多名戰士還有可能能活下來。一旦被逼入隧道,那麼等待這些人的就隻有死路一條。對麵的隧道同樣深不見底,而除了不斷湧出的日軍士兵之外,根本就看不到這個隧道究竟有多深。
隻是吳德秋頑強的抵抗並未能減緩日軍的攻勢。盡管死傷慘重而且因為某些方麵的忌諱,麵對對手的密集火力,除了自殺似的攻擊之外不敢采取任何還擊手段,但日軍卻依舊不斷的發起一波一波的攻勢。而渾然不顧自己的重大傷亡。
在攻擊之中沒有戰死的日軍士兵,將自己戰友的屍體壘成一個活動的掩體,一點點的向鐵門之處推進。試圖以其擅長的白刃戰能力,將對手的抵抗打垮,解救出那個讓他們極為忌諱的人。
發現了日軍準備用鐵門處已經堆積如山的屍體作為活動掩體,有撕破自己的火力網衝過來的可能後,吳德秋絲毫沒有拖泥帶水的直接下令用擲彈筒,將鬼子用自己戰友壘成的活動工事摧毀,打亂日軍反擊的計劃。
隻是擲彈筒手的彙報卻是讓他心裏一涼。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激戰,本身攜帶彈藥就不多的擲彈筒,如今隻剩下了三發榴彈。如果現在打出去,在增援部隊趕到之前,這個擲彈筒就成了一堆的廢鐵。
雖說他相信自己帶出的兵力的命中率,在如此近的距離摧毀日軍的這個人肉工事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擲彈筒彈藥隻剩下三發榴彈,卻也結結實實的告訴吳德秋現在的彈藥已經不足了。
但是當看到越來越逼近的日軍那個以自己戰友屍體為掩體,越來越接近的時候,知道此時自己已經沒有任何猶豫機會的吳德秋,咬咬牙下令將最後的三發榴彈,全部打出去,摧毀日軍的這個活動掩體。
對於眼下的吳德秋來說,現在既然火上眉毛,那就先救眉毛。至於屁股,等燒到那裏再說吧。三八式步槍雖然由於槍身過長而不適合在這種環境之下作戰。而且手動步槍的發射速度,也遠遠無法衝鋒槍相比。但好賴不必出現彈藥消耗幹淨,而被動撤退的事情。而且以三八是的穿透力來說,以排槍射擊的方式未必不能頂住日軍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