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1 / 2)

做好準備後,吳德秋以輕柔的戰術動作小心翼翼的接近鐵門,調轉過手頭的三棱刺刀,用刀把一點點的將鐵門的縫隙擴大後,將耳朵到縫隙上仔細聽著裏麵聲響,尤其是鐵門後日軍之間的談話。他要先摸清楚這道鐵門裏麵究竟有多少日軍。

吳德秋是現在已經升格為軍區直屬偵察旅的偵察營出來的,而且是第一批被挑選出來的。雖然現在因為負傷承受不了偵察營的大負荷訓練,而不得不離開熱愛的老部隊,轉入普通作戰縱隊擔任偵察參謀。但並不意味著他將在偵察營學習到的那些東西都丟光了,反倒是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越來越老辣。

作為楊震親手訓練出來的軍區偵察營第一批成員,可謂是楊震的親傳弟子的吳德秋特戰技能相當的過硬。本來已經準備提拔為主管訓練的營副參謀長,隻是在去年秋季作戰偵察營最後一次戰鬥中,被日軍子彈打中的胸部。

雖然這顆擦著他心髒而過的子彈並沒有留在他的體內,但是卻給他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傷愈複出後,他的身體再也無法曾受偵察營長期超負荷的訓練,隻能轉到普通的作戰部隊。

軍區偵察營的老兵,對於各個部隊來說那是相當的搶手。尤其是作為楊震親傳弟子的第一批成員,如今幾乎每一個都是寶貝。為了將這個人才搞到手以增強自己部隊戰術偵察力量,當初幾個縱隊司令員和分區司令員爭論的幾乎是麵紅耳赤。

當初為了將吳德秋這個寶貝搞到手,可是花了杜開山的不少心血。雖然在組建四分區的時候,楊震答應過杜開山要人給人,要裝備給裝備。但也因為爭奪的過於激烈,而差點沒有被一縱這個老大哥給搶走。

最後還是楊震拍板,以四分區剛剛組建,急需軍事幹部的原因,將這個被兩個縱隊,三個分區外加一個掛著生產建設兵團的預備兵團,爭的幾乎沒有大打出手的人才調撥給了杜開山。

由於原有就有深厚的底子,再加上被調給四分區後,始終未放棄訓練,不斷的增強自身實力,使得吳德秋在普通作戰部隊偵察參謀的位置上表現的依舊極為搶眼。無論是在戰場之上還是在訓練場上,給杜開山爭奪到了很多的榮譽。

年初軍區組織各部團以上偵察兵大比武的時候,他帶的四分區偵察兵以新組建還不足半年的部隊,居然擊敗了比他資格老的多的多的其他老大哥部隊,獲得軍區總分第一名。弄的其他的幾個縱隊、分區的司令員,一看到杜開山眼睛就紅。

也不怪幾個司令員眼紅,誰都知道到了戰場之上,一名優秀的偵察兵能起到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其他各縱隊雖然也分了不少軍區直屬偵察營因為負傷,再也無法承受高強度訓練的老兵。但是目前為止,號稱吉東軍區天子門生的第一批偵察兵,尤其還是幹部卻是就吳德秋一個人。

軍區直屬偵察兵的專業技能各個首長都很清楚。這些人在作戰時候表現的高超軍事技術、縝密的心思以及多種多樣的才能,在戰場上絕對會是一個最致命的殺手。先不說戰場上這些人的表現,單單就一個軍區偵察兵大比武第一名,就已經足以讓其他部隊首長眼紅的了。

吳德秋此時的表現,絕對是按照偵察營那句;“靜如青鬆,動若猛虎。不動則已,一動必殺”的明言來做的。軍區直屬偵察營的對於作戰時候的要求就是出手之前一定要掌握好最全麵的行動,劍不會輕易亮出,但一旦亮出不插入敵軍的心髒,便絕不回頭……

就在吳德秋將耳朵貼到那扇沉重的鐵門縫隙上後,裏麵出來的說話聲音卻是讓一愣。作為軍區直屬偵察營的一員,在如今對日作戰壓倒一切的情況之下,他曾經受過專業的日語訓練。到四分區後,又和分區政治部敵工幹事專門學習過日語。

在日軍強製奴化教育以及先天的大環境之下,如今的東北找精通別的外語的人才是毛鱗鳳角,但是找精通日語和俄語的人才雖不能說是一抓一大把。再加上在軍區直屬偵察營學習到的特殊記憶方式,以及其葦河縣國高畢業生的良好文化底子,吳德秋的日語可謂是一日千裏。有了這個因素鐵門內日軍的談話,他聽的清清楚楚。

吳德秋隻是聽了一小會便聽明白裏麵的日軍現在是正在爭吵,而且吵得非常激烈。鐵門後的日軍有的認為應該服從關東軍的命令,全體與敵軍決一死戰,以全國體和保守要塞機密。

有的人認為在兵力、裝備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之下,能打到現在的地步已經盡力了。到了該利用秘密通道撤退的時候了。現在所有人最應該做的是,秘密通道撤退到一號隱蔽區,利用裏麵庫存的物資隱蔽起來,等待關東軍的反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