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進和北上(1 / 2)

拿下多寶山銅礦,今後軍工銅的原料來源就不會受製於人。至少彈藥的產量,不會因為缺乏銅彈殼而使得炮彈和子彈的產量一直上不去。最關鍵的是不用在接受江北的漫天要價了。而且到明年的這個時候,在江北自顧不暇的情況之下,自己就算想采購銅都沒有地方去買。

至於石油,同樣的道理。未來要發展一支現代化的軍隊,在戰爭大規模單靠進口石油製品,德國軍隊在二戰的結局就是自己的下場。自己雖然沒有最大的耗油戶海軍,但是要發展的裝甲部隊、航空兵都是油老虎。尤其是蘇式的坦克、戰車,更幾乎都是油老虎。

不拿下蘊藏著關係到自己成敗的戰略資源的龍江省,就解決不了這兩個最大製約自己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命脈。所以對於楊震來說,整個偽滿的龍江省必須拿下。至於五十一師團這個攔路虎,必須清除掉。尤其是安達縣,這個後來大慶油田主要分布區,絕對不能落到日本人手中。

隻要能占領龍江省,依靠這裏豐富的石油和銅礦資源。再加上蘿北和依蘭的鎳礦資源,自己才能真正在自給自足的基礎上建立一批現代化國防工業,在在未來的戰爭之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真正的建立一支可以徹底擊敗日軍的現代化軍隊。

楊震這次與美國人做交易,不顧東北局的反對耗費上千萬美金,堅持引進一個大型煉油廠、大型有色金屬冶煉廠以及一大批采油設備,就是為了這個油田做準備的。這兩個大型工廠,加上一個大型的化肥廠幾乎是除了汽車生產線之外,所有非軍工產業耗費資金最多的一個。

楊震堅持引進煉油廠和石油鑽探設備,非但東北局的幾位書記不明白他究竟是什麼意思,就連美國人都不知道他究竟要做什麼。中國是世界公認的貧油國,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前,整個東北境內美孚石油公司就早已經勘探過,斷定東北地區不可能有石油資源。

在美國人看來這位東北地區最高軍事領導人,在別的事情上幾乎可以用斤斤計較來形容。卻拿出這麼一大筆資金來引進他們並不需要的東西,的確可以稱得上古怪的。難道這位領導人能夠從天上變出來石油不成?

而且不僅要鑽探設備,他指名要的還都是那種鑽探深度達到一千四百米以上的大深度鑽井設備。在美國人看來,這純粹是發瘋了。一千四百米的深度就算有油井,又能出多少油從這位所謂什麼軍區司令這幾天的表現來看,那些美國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指揮官。

不過對於美國人來說,不管楊震是抽風了還是一個巫師能夠從天上變出石油來。但送上門來的美金不掙白不掙。這些石油設備他怎麼用是他的事情,最關鍵的是自己變相的少花了現金不是嗎?

相對於美國人的不理解,總指揮和李延祿反應就大的多。如果不是中央授予楊震全權決定此次談判,兩人是打死都不會同意楊震如此敗家子的。在兩人看來楊震更過分不僅僅是進口了一大堆無用的設備,還與將江北談判,花費上百萬美金的寶貴現彙從蘇聯聘請了十多名專業鑽探工人作為講師,專門為培訓石油工人。

甚至還提前下令軍區政治部精挑細選挑選三百名偽滿國高畢業生,去蘇聯煉油廠和有色金屬冶煉廠學習一年。以學習石油煉化和有色金屬冶煉。他們都搞不懂楊震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總指揮和李延祿兩個人的不理解,楊震並沒有解釋。因為他現在隻是在做事先的準備,即便是真正的攻占了龍江省,他也不準備提前開采石油。現在他主要做的是建設石油冶煉廠以及培養鑽探人才。至於真正開始開采,則是要等到日軍南下之後。

他不能冒險,將日軍的注意力全部都轉移到自己身上。楊震知道,對於有著一支龐大艦隊的日本來說,作為艦艇主要燃料的石油就是其生存的命脈。一旦日軍發現僅僅東北所產的石油就能滿足其全部需要還綽綽有餘的話,必定會親盡全力爭奪。

相比自己與美國人,楊震相信日本人更願意麵對的是自己,而不是有著強大工業生產能力的美國人。一旦日本傾全國之力來攻,現在羽翼還遠未豐滿的自己還遠不是對手。有些時候,拖延也是一種戰術。

而且東北地區除了大慶油田之外,還有遼河油田、吉林油田。甚至可以說整個鬆遼平原下麵,都蘊藏著豐富的石油。他不能冒著日軍有連鎖反應,有機會自己解決所需石油資源的機會。

對於楊震來說,太平洋戰爭還是必須要爆發的。楊震很清楚,如果日軍發現北上就可以解決自己所需的資源,是絕對不會南下的。而單憑自己,是無法與日本集全國之力進行一場全麵的戰爭的。而且對於楊震來說,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自己還有機會囤積足夠的石油製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