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妥協(2 / 2)

在蘇聯方麵看來,既然經營權轉讓給了自己,那麼自己每年生產多少煤炭和石墨自然自己說的算。這一點上,外人不應該,也沒有權利去幹涉。

對於蘇聯方麵的一半用來償還貸款本息的要求,楊震根本就不同意。要是按照蘇聯方麵的建議,自己根本就換來的防空裝備,跟自己所需的數量對比遠遠不夠。而且蘇聯方麵提出的七十六點二毫米高炮和二十五毫米高炮,也不是楊震所要的。

對於蘇聯人拒絕在每年的產量上設置限製,本就對蘇聯方麵將自己出口的煤炭估算成白菜價相當不滿意的楊震,更是無法接受。他認為蘇聯方麵之所以選擇這兩處的礦產作為交換條件,應該對這兩處礦產資源有了相當的了解。至少大致的儲量是很清楚的。

相對於國內緊缺的石墨資源,自身有著世界上兩個最大煤礦資源,但卻多為煉焦煤以及氣煤,優質的動力煤儲量並不多的蘇聯人盯上七台河地區的煤礦,恐怕就是看中那裏的優質動力煤。

而且對於蘇聯來說,三十年代新開發的庫茲巴斯煤礦生產產能還未上去,其主要產品供應蘇聯西部工業區,東運數量並不多。而頓涅茨煤礦雖然產量巨大,但是又主要供應自身所在,同樣也是蘇聯最大工業區,烏克蘭工業區使用的情況之下,給遠東地區找一個可靠的能源來源,已經成為蘇聯方麵非常急迫的事情。

尤其是在頓涅茨煤田距離西部邊境過近,整個煤田處於德國轟炸機作戰半徑之內。尋找一個安全、可靠的工業用煤備用來源,對於蘇聯方麵來說,也是一個必要的選擇。楊震也正是利用這一點著手,改變了自己財政大出血的命運。

但相對於依靠殘酷剝削勞工,采礦行業機械化程度比較高,大部分為手工操作的日本人來說。蘇聯人的全機械化開采讓楊震很是擔心。一旦蘇聯人為了滿足自身需要,利用其高度的機械化采礦方式進行破壞性的開采,會給本身儲量遠不如蘇聯幾大煤田豐富的七台河地區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所以楊震在盡量縮短經營權的期限之外,也希望對蘇聯采礦的力度進行一定的限製。這些礦產資源是上天賜予中華民族的,雖然出於形勢的要求,不得不將經營權轉給外國人一段時間。但卻絕對不能允許對方進行破壞性的開采。楊震可不想這些後世本應該輝煌的礦山,在自己手中提早進入資源枯竭期。

幾十億噸的儲量看起來很大,但是對於每年成千上萬噸的開采量來說,這幾十億噸的煤礦資源說多也多,說少也少。如果進行破壞性的開采,十年之內這些煤礦還能剩下多少,楊震雖然不清楚,但至少大致也能算的出來。

最關鍵的是,在楊震的盤算中,二百萬噸十年之內的產量,即便是按照蘇聯方麵每噸四十盧布低的嚇人的定價,也足夠償還在沒有產生新貸款之前,自己目前所欠的外債,再多自己就虧大發了。所以楊震希望能夠定製一個產量上限。但是他的這個想法,蘇聯方麵卻是堅決不同意。

經過一整天的唇槍舌戰,盡管雙方出發點差別交待,但出於各自的戰略發展的考慮,最終還是都各讓一步,做了部分的妥協。

最後蘇聯方麵同意了楊震的要求。七台河地區的煤礦三成作為償還蘇聯貸款,其餘的七成全部用來交換高射武器。同時蘇聯方麵還同意不在提供已經落後的七十六點二毫米高炮,而是提供最新式的蘇製防空武器。

蘇聯方麵同意在三個月之內,提供二百六十門八十五毫米高炮、五百門三十七毫米高炮,七十部大功率探照燈和三十五套聽音器。所有人員,由蘇聯遠東軍區代為培訓。並同意七台河地區煤礦的年產量不超過三百萬噸。

楊震也同意不對鶴力地區的石墨礦進行產量的限製,同時同意蘇聯方麵因為限產所需動力煤不足的部分,由抗聯方麵以現有煤炭價格的八成五提供。同時抗聯必須每年為蘇聯方麵提供四百萬噸煤炭、五萬噸鎂礦石作為償還之前所欠貸款使用。同時將轉讓的生產經營權延長到十年。

而且楊震也同意,在取得蘇聯方麵意見之前,在這十年之內不會將手中控製的礦山的經營權轉交給其他國家。同時也同意在目前黃金生產已經完全恢複的情況之下,今後在購買蘇聯方麵物資的時候,不在完全采取以貨易貨的支付手段。而是采取使用黃金和現彙支付至少三成的貨款。

對於進入抗聯工作的蘇聯工程技術專家以及技術人員,全部由抗聯統一按照其在蘇聯的工資標準的一倍,用美元或是日元現彙支付工資。根據地內生產的糧食,蘇聯方麵有優先的購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