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2 / 2)

“我和李政委商量過,在我們自身無力並且資金匱乏的情況之下,可以考慮將這個石墨礦的經營權出讓一段時間,以換取我們急需的裝備。同時安置部分根據地內的人員就業,以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

“至於七台河地區的煤礦,也可以考慮同意他們合營的要求。但有一條,就是七台河礦區隻能采取合資。他們可以占有股份,但是絕對不能控股。產品之中一半衝抵我們需要到期償還的貸款,另外一半則作為我們向其購買裝備的費用。”

“隨著與美國人談判的進展,今年下半年我們的軍工產業恐怕要有一個大的爆發。我們盡管現在有了一定的航空兵,但飛機數量還是太少。尤其是在無法自行生產情況之下,我們來說這些飛機打掉一架就少一架。”

“為了保護好我們的軍工生產基地,所以我們必須在組建自己的航空兵的同時,組建地麵高射炮兵。冶金、化工等這些上遊的工業可不是我們利用山洞一樣可以繼續生產的兵工廠。尤其是冶金工業,他們那個標誌性的高爐,遠遠的就能看到。等這些工業完成建設後,我們便再也無法隱藏我們的軍工產業了。”

“本來我還在琢磨怎麼去想辦法從蘇聯方麵再搞到部分的高射炮,尤其是擔負要地防空大口徑的高射炮。我們現在自己製造的高射機槍,雖然性能先進,但射程和威力還是過小。我們這邊現在正急需這些東西,而既然他們主動送上門了,我們不接著那也就太可惜了。”

“我想就以七台河煤礦部分經營權,向他們換取一部分的防空裝備。按照七台河煤礦在日本人控製時每年近一百五十萬噸的產量,我想即便是按照他們四十盧布的定價,價值也足以達到六百萬盧布了。”

“如果蘇聯人接手後,為了滿足其遠東地區的需要,勢必要加大產能。就按照一年二百萬噸的產量計算,每年生產出來的煤炭價值也應該在一千萬盧布左右。在加上我們控製的鶴立和縱貫雙鴨山、勃利、寶清、密山一帶的大型煤田,如果我們努力一下拓寬產能,出產的煤炭至少應該能達到千萬噸以上。

“按照我們自身使用三,出口七的比例來看,我們手中控製的一年煤炭的產值應該在一億盧布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願意兩年之內,就可以還清到目前江北方麵所有的給予我們的貸款。不過,既然人家沒有催著要,我們要太過著急還也有點不厚道。”

“所以我認為,我們可以按照蘇聯方麵的要求,出售部分七台河地區煤礦的經營權換取部分我們急需的裝備。蘇聯人的M三九式三七高炮和八五高炮性能還是不錯的,我想以七台河一帶煤田的四成五經營權,換取幾百門應該不成問題。”

“如果這個協議能夠達成,我們的確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是與可以獲得收益相比還是合適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對於我們來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國弱如此,我們又能如何?與其空談誤國,還不如利用這個機會,盡力的發展自己。我想老百姓終究有一天會理解我們的。”

楊震這番分析的很透徹的話,讓總指揮和李延祿陷入了沉思。楊震說的沒有錯,在占領鶴立地區後,東北局也曾組織過人員想要恢複那裏石墨礦的生產,以便對蘇出口償還貸款使用,但終歸因為技術不足而放棄。

而原來的礦工之中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既不能參軍又不懂得種地的人的生活也因為礦山的停業而陷入了困境。雖然東北局已經想盡辦法盡量向煤礦和金礦安置。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安置手段有限的情況之下,這批人給東北局的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負擔。

在眼下自身沒有能力修複的情況之下,與其讓這些可以換取資金的礦產資源白白的就躺在那裏無法發揮作用。還不如拿出來與江北方麵做一些交易,以便解決自身的一些需要,這也算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隻是在過去,東北的采礦業基本上都在日本人手中控製。自己再對外宣傳的時候,都將其歸納為日本人對中國寶貴資源的殘酷血腥的掠奪。如今自己將這些礦產資源的經營和開發權,出售給蘇聯方麵,盡管隻是暫時的。但在老百姓眼中會怎麼看?

這北滿的老百姓,會不會將東北局與偽滿政權看做一類人?而日偽勢力會不會就此事大做文章,詆毀抗聯?這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而且將鶴立地區的采礦權交給蘇聯方麵,七台河地區的煤礦與蘇聯方麵合營,中央那裏該怎麼解釋?東北局的這個做法,中央會不會同意或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