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後續進展順利的攻擊行動,秦則生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對杜開山道:“司令員,你這一手弄的精妙啊。雖說第一次采取這種戰法,多少有些生疏,但這傷亡比預計的要小的很多。尤其那種使用火箭筒和火焰噴射器清除掩護火力後,使用洋灰直接堵住日軍射擊孔的戰術,簡直太異想天開了。小鬼子這下非堵死在裏麵不可。”
“鬼子修建的那些厚重的烏龜殼,咱們沒有重炮幾乎奈何不了他們。單存的用炸藥,也很吃力。一個火力點,一百公斤炸藥炸完了基本上沒有出現大的破壞。就算裏麵的日軍被震死,但他們卻依舊可以通過地下通道快速的調兵支援。咱們根本就沒有辦法徹底的破壞這些烏龜殼。”
“可用洋灰堵死他們的射擊孔就不一樣了。小鬼子即便增援再多的兵力,沒有了射擊孔,那些增援上來的日軍也無法對我軍進行打擊。沒有了射擊孔,他們的機槍就算再多,工事修的再堅固,也沒有了任何用處。”
聽到秦則生的稱讚,杜開山老臉一紅的道:“這哪是我想出來的,我要是有這個本事就用不著為了這幫縮頭烏龜腦袋疼了。這個辦法是一號想出來的,那些洋灰和那些汽油桶也是他從在東安繳獲的物資中特批的。這個攻擊戰術是一號親自擬定的,我們隻不過是首先試用而已。”
杜開山在與秦則生說話的時候,手中的望遠鏡並沒有放下。而是一直在緊密的觀察著山上的戰鬥。對於山腰部的激戰他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對於攻擊棱線位置的那個連幾次打進日軍炮兵工事後,又被趕了出來卻是很不滿意。
沒有了側後方的威脅,被壓製在山上一塊窪地中的先頭連又還了陽。他們雖然沒有攜帶水泥和燃燒瓶,但是臨出發的時候特地加強了兩具火箭筒以及大量的手榴彈、炸藥包,還有爆破筒。
由於射界的問題,而日軍在棱線位置上的永備火力點並不多,大多數永備火力點都集中在山腰的正麵,棱線位置多以野戰工事為主。對先頭連威脅最大的不是棱線的日軍野戰工事,而是山腰上的倒打火力點。
在棱線野戰工事的日軍被炮火壓製住,側後方的倒打火力點被友軍消滅掉後。沒有了側後方的威脅,這個先頭連自然打的就順手多了。但是日軍布置在反斜麵的部隊反擊的力度卻是相當的大。
尤其其他工事內的日軍在發現棱線吃緊後,通過地下通道對山頂棱線位置的幾個炮兵永備火力點進行了快速的增援。不僅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為炮兵工事內調集了為數不少的援軍,而且這些援軍還配合反斜麵的日軍,對衝上棱線的先頭部隊不斷的發起反擊。
日軍布置在反斜麵的兵力和通過地下通道向棱線快速增援的兵力,反擊力度極大。衝上去的先頭連幾次得手,又幾次被趕了下來。雖然用炸藥炸掉了日軍兩個炮兵掩體,但是自身傷亡也達到了三分之一,攻擊力度明顯降了下來……
看著進展不順的先頭連,杜開山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對身邊的秦則生道:“在調一個連上去。那麼多部隊都集中在山腰部位,用的著嗎?兵力都集中在一起,密度太高。別忘了,日軍在後麵的駱駝峰上還有重炮。一發一五零重炮下來,你死傷多少?鬼子又不是沒有采取過玉石俱焚的戰術。”
秦則生深以為是的點點頭,抓起身邊的報話機,直接調了一個連接替先頭連向棱線衝擊。後續部隊則按照預定計劃,對山坡上的日軍各種火力點進行仔細的清剿。同時兩個連向著日軍沿著被日軍遺棄的已經暴露出的幾個地下通道入口,衝進了山體內。
日軍的這幾個專門用於發起戰術反擊的隱蔽坑道出入口修的很巧妙。按照日軍的計劃,每個出入口可以在五分鍾之內,保證一個中隊規模的兵力全部衝出工事。所以這幾個隱蔽坑道的出入口雖然修的很巧妙,並做了大量的掩蔽。如果不是日軍主動出擊,否則很難被發現,但是出入通道卻修的不窄。
衝進工事內部的部隊,沿著日軍修建的地下通道,向日軍縱深內部發起攻擊。攻擊部隊以火焰噴射器加上手榴彈和衝鋒槍,想著日軍縱深猛打猛衝。見到部隊衝進了日軍工事內部,生怕沒有經驗的部隊吃虧的杜開山立即將跟隨自己的偵察連也投入了進去,接替普通連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