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失去聯絡(1 / 2)

本來孫三還想等穿插到楊崗一線搞一把突襲,弄到電台的配件。卻沒有想到他們剛一出山就在七虎林河一線與第八師團一個大隊遭遇。而根據情報,這一帶原來並沒有任何的日軍部隊。

不過對於孫三來說,既然已經與日軍提前遭遇,那麼也就沒有任何好害怕的。而且繞路在時間上已經來不及的孫三就算再不想打草驚蛇,盡管日軍還未察覺到這些突然冒出的坦克並不是他們的友軍,但為了在指定時間內趕到總部指定地點,孫三也就隻能下定決心提前動手。

不過用一個裝甲旅上百輛坦克和戰車外加幾個車載步兵營,全部都留下對付一個日軍大隊,孫三多少有些感覺到太大材小用。盡管這是裝甲旅自組建以來的首戰,但拿一個裝甲旅,對付日軍一個步兵大隊,還是讓孫三覺得太窩囊。

接到先頭部隊彙報後,孫三隻猶豫了兩分鍾,隻留下一個裝備裝甲營外加一個步兵營和一個自行火炮連,對付這個日軍大隊。自己則率領主力也不繞路,加大油門直接從日軍陣地當麵衝過去,直接殺奔楊崗一線,按照總部的命令切斷虎饒鐵路線。

孫三這一手倒是把當麵的日軍第八師團三十一聯隊第二大隊給弄愣了。由於打頭的是兩輛日式九二式騎兵裝甲車、一輛九四式輕型坦克,這些日軍還以為是上級調撥給自己的援軍。

關東軍在虎頭要塞配置有兩個戰車中隊,所以七虎林河北岸的日軍理所當然的將這些戰車當成了友軍。因為打頭的那幾輛日式戰車,與十一師團的搜索聯隊裝備的輕型戰車都是一樣的。當先頭的幾輛戰車已經開上日軍修建的浮橋時,日軍居然還沒有一點的懷疑。

這些日軍也壓根就沒有想過敵軍會有戰車,還是從密布著山林和沼澤地的虎林與寶清交界出衝出來的。根本就沒有防備,甚至連浮橋上都沒有安放炸藥。幾門步兵炮和三七平射炮也壓根就沒有進入戰鬥狀態。

結果孫三率領主力,采取坦克在兩頭,汽車和機械化步兵在中間的隊形。一路上槍炮齊鳴,加上連壓帶撚,橫衝直撞的加大最大馬力全速利用日軍自己修建的木製浮橋,一口氣強行通過了七虎林河。

過了七虎林河,孫三除了留下戰車團的團長指揮留下部隊,殲滅日軍這個步兵大隊之外。自己則沒有絲毫的停留,下令各車加大馬力沿著虎林至密山的公路,向楊崗一線全速直線穿插過去。

天色馬上就要黑了,距離總部指定的時間已經沒有多少。部隊雖然進行過複雜地形下行軍和作戰訓練,但還沒有進行過夜間複雜地形下的作戰訓練。搶在夜色降臨之前,攻占楊崗一線。

沒有了電台,雖然失去了總部的指揮,但無疑也給了孫三等裝甲旅一個自己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難得機會。楊震一直鼓勵他們在製定作戰計劃的時候,要有天馬行空的思維能力,不要局限於條條框框,更不能局限在別人已經留下的經驗上,要敢於大膽創新。

因為裝甲兵的戰術,眼下不僅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處於一個摸索的地步。每個國家根據自己的國力和裝備,都會拿出不同的作戰模式來。德國人在波蘭戰役中展現了一種全新的作戰模式,但這種依賴飛機與戰車默契配合,采取大縱深合圍的戰術卻並不適合眼下的抗聯部隊。

而中國因為裝甲兵數量太少,沒有自行的生產能力,也沒有德軍、蘇軍那樣的強有力的空中支援。所以軍區裝甲兵要根據現有的裝備性能與數量,發展適合自己的戰術,絕對不能照搬外軍的經驗。在戰鬥或是實驗中,遇到挫折不要緊,但是決不能因為挫折就止步不前。

既然一號都這麼要求了,那麼孫三和幾個班子成員倒也有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加上總部為了保證指揮暢通,在每一輛坦克和戰車上,都安裝了戰術電台。各輛坦克之間都可以實施橫向和縱向聯係。這一點便是連江北的坦克兵上都沒有。

通訊指揮暢通,加上長時間的戰術合成訓練和楊震平時的鼓勵,給了孫三相當的自信心。在強行通過七虎林河之後,孫三指揮裝甲旅利用落日的餘暉,沿著日軍修建的虎林公裏和裝甲部隊強大的機動能力。在一個小時之內按時抵達楊崗一線後,沒有停留而是繼續向日軍第八師團縱深一路攻擊前進。

隻是讓在得知楊崗一線足足有第八師團一個聯隊的兵力後,已經做好了打一場硬仗心裏準備的孫三和他的部下沒有想到的是,楊崗之戰與他們想象的完全是兩碼回事。之前想象的硬仗不僅連影子都沒有出現,甚至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忙著收容那些表現出詭異狀況的俘虜。

因為師團中出現大規模毒癮而喪失戰鬥力後,被波田重一調到密山、虎林、寶清交界地帶休整的第八師團。眼下正按照波田重一隨時支援勃利金沙河一線戰場的要求,師團長塚田攻並未將師團部遷往密山縣城或是偽滿東安省省會、與密山縣城一河之隔的東安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