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向西進入勃利境內,由於背靠密山,隨時可以得到後方的補給,日軍不見得會攜帶太多的補給。畢竟是作戰,彈藥的攜帶量才是最重要的,隻是這麼才能查清楚日軍究竟攜帶多少補給物資?倒是一個很傷腦筋的問題。”
該怎麼才能查清楚十一師團究竟攜帶了多少補給物資,楊震琢磨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什麼辦法。軍區直屬偵察營剛一從穆棱八麵通機場執行完秘密任務回來,就被楊震又派出去執行一項也可謂是頭等機密的任務,短時間根本就調不回來。
剩下挑選出來的新兵還在訓練,離形成戰鬥力還遠著。現在的水平也就比各部隊的團屬偵察連高點不多。根本就無法完成這種對敵縱深的偵察任務。最關鍵的是,這個十一師團的主力,離開密山後的具體去想現在還無法確定。
難道要派出飛機偵察?不行自己沒有專業的偵察機,飛行員也還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偵察訓練,派出去這結果效果恐怕不是很好。最關鍵的是偵察機對於日軍戰術計劃的偵察水平與能力,還無法與戰場偵察相比。
楊震的手中的紅藍鉛筆不斷地圖上畫著,從寶清與密山交界的完達山區到鬆江平原。每一處河流、山川都看的很仔細。撓力河、寶清河、蛤蟆通河、小索倫河、森徑別河,尖山子、萬金山、龍頭、太平溝、三道河子、二道河子,每一處他都要權衡半天。尤其是與東部大片沼澤地相比的西部平原與山地,看的更加仔細。
最後他手中的紅藍鉛筆停留在在夾信子一線的四十四聯隊的身上時,突然腦海中靈光一現。既然這個十一師團遲遲不現身,自己為什麼要被動的去等待,而不想法子逼他們自己浮出水麵?
想到這裏,楊震反複仔細的盤算一下,卻總覺得出動地麵部隊去做這種試探,而打亂整體部署不合適。要知道,無論出動北線的一縱隊還是南線的杜開山所部,都不太劃算。反倒是很容易打草驚蛇。這個牛島滿實在太滑了,一旦被他察覺到自己的部署,這個家夥弄不好要調頭溜回去。
在暫時還不想暴露自己的部署的考慮之下,楊震左思右想還是決定既然自己手頭的航空兵在奇襲牡丹江浪頭機場後,已經暴露。那麼還是讓航空兵去為自己解決這個難題。不過在出動航空兵之前,楊震還是要摸摸航空兵現在的底子的。
原因很簡單,對付這種行軍大隊,楊震認為還是使用凝固汽油彈是最適合的。雖然因為汽油來源有限,而剛剛生產出來的凝固汽油彈的數量並不多,而且在針對穆棱八麵通機場和牡丹江浪頭機場的兩次奇襲中已經用掉了大部分。
楊震的在規劃作戰計劃的時候,雖然思維有些天馬行空,好劍走偏鋒。但一旦下定決心,在製定計劃的時候卻相當的講究精益求精,曆來都是要算了再算的。幾乎每一個步驟都要反複的去考慮。
既然決定動用航空兵,那麼至少要對自己底子有一個了解,也就是說自己現在有多少本錢可以用來使用。因為在楊震看來,要麼不動,要動就要攪合他一個九天寒徹底。既然已經決定出動航空兵去碰碰這個四十四聯隊,那麼就揍他一個底朝天。
雖然航空兵力不足,與幾年後美軍在一場戰役中出動上千架次的飛機,一次空襲投下的炸彈當量能把對手的一個師炸成殘廢的實力相比,楊震此時手頭上的那點航空兵,連人家一個零頭都比不上。但對於楊震來說,畢竟自己終歸還是多了一種選擇。
雖然打定了主意啟用航空兵捅這個四十四聯隊一下,看看十一師團的反應。但楊震卻並未放棄通過查清日軍攜帶補給量,而查清十一師團真實的作戰計劃與目的想法。
琢磨了一下,楊震對彭施魯道:“老彭,你讓柳一虎挑選一批老兵,從日軍的側翼搞他們一家夥。最好能抓兩個活口,要是抓不到也要摸清楚一下日軍這個先頭大隊究竟攜帶了多少的配給食品。最重要的還有日軍的彈藥攜帶量,究竟有多少。”
“雖然日軍先頭大隊不一定能代表十一師團全部,但在眼下我們寶清方向戰術偵察能力有限的情況之下,還是先從這個日軍先頭大隊著手吧。希望能夠窺一斑而見全貌,通過日軍的這個先頭大隊,摸清楚十一師團此次究竟攜帶了能夠維持多長時間的補給。”
“另外,你告訴柳一虎和馮海山,現在的這個打法不錯,就這麼打下去。但是要注意逐次收縮兵力,也不要輕易的發動反擊,更不要想著守住一切陣地。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放棄一些次要的陣地,將有限的兵力全部收縮進主陣地。還有,就是一定要保障與靠山一線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