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最後的準備(1 / 2)

盡管對於楊震戰術意圖始終猜測不透,但對於第十師團,波田重一卻是不敢不救。實際上按照波田重一自身的想法是以接替第八師團防務的第二十九師團,在穆棱一線阻擊已經突破第十師團的對手。其他師團暫時按兵不動,等摸清楚對方下一步行動再說。

但第十師團的處境和眼下形勢的發展,卻讓他不敢這麼做。關東軍司令部,甚至東京大本營都再三強調,眼下的與對手對峙的前沿是一條高壓線,絕對不能允許對手突出這道防線一步。

而且如果不盡快改變第十師團的處境,讓第十師團重蹈第二師團的覆轍,東京大本營那裏自己也交待不過去。盡管有些不情願,但波田重一除了第八師團已經派出的增援部隊,又命令第八師團至少再增援一到兩個步兵大隊之外。

還調集了第六師團之十三聯隊的主力加上第二十三聯隊兩個中隊,師團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大隊,兩個山炮中隊,加強第重炮第七聯隊、戰車第五聯隊組成了一個快速縱隊,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東進,增援第十師團。

同時命令第十四師團以不少於一個聯隊的兵力,立即東進接替第六師團抽調出增援寶清一線的部隊。在該聯隊抵達後,調撥給第六師團指揮,立即做好北上的準備。兩天之後,按照原有的計劃,第六、十四兩個師團先行北上。

命令原本並不打算參戰的第十一師團做好戰鬥準備,除了擔任密山至虎林之防禦,嚴密監視烏蘇裏江以東的蘇軍動向之外,至少抽調一個聯隊的兵力做好戰鬥準備,隨時配合西線部隊北上。命令已經趕到穆棱的二十九師團在兩天至少要抽調兩個聯隊抵達密山。

在自己的部署整體已經被打亂的情況之下,波田重一幹脆一不做二不休,以最快的速度,將原有的作戰計劃做了一個徹底的改動。

不僅為第六師團東進部隊增加了一個大隊的兵力,以便與第八師團西進之兵力,形成東西對進的形勢,爭取先將第十師團周圍的對手解決掉。按照波田重一的新計劃,不僅一線的日軍四個師團全部出動,而且還將原來作為預備隊,以及按照計劃在戰時全力防禦蘇聯,並不直接參戰的第十一師團也卷了進來。

波田重一這一調整部署,預示著楊震的第一個戰術意圖圓滿的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對於楊震來說,至少看起來會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開端。

就在波田重一緊急調整部署的時候,那個被他在心中罵的狗血噴頭,並發誓要親自砍下腦袋做成標本擺放在自己辦公桌子上的匪首楊震,此時就坐鎮在依蘭縣城外,珠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中,正等著他調整部署。

而按照事先的計劃,楊震的兩個主力縱隊以及大量的裝備,已經全部秘密的部署到位,並已經完成展開,隨時可以按照命令南下抵達最後攻擊發起地域。兩個縱隊加上部分獨立旅一級地方部隊,近七萬大軍,上千門各種口徑火炮、迫擊炮。正在像一頭要捕食的狼一樣,正等著麵前的第六師團開始行動,以便為自己尋找到下口的機會。

實際上對於之前的楊震來說,最困難的事情並不是波田重一有沒有上當,而是抵達距離前沿已經不足二十公裏的各部隱蔽的問題。

在南部山區各個製高點都控製在日軍手裏,自己的控製內除了江北的小興安嶺餘脈以及倭肯河兩岸的倭肯哈達山少數山地之外,大部分都是鬆花江沿岸平原地形之下。如何的隱蔽這數萬大軍和數百門大炮,不被日軍察覺,以完美的達到戰役的突然性,這對於無論是楊震還是兩個縱隊司令員,甚至整個部隊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好在現在的依蘭境內的鬆花江平原雖然已經被大麵積開發,但畢竟遠不如後世開發的力度大。鬆江平原上還是有不少的成片樺樹林與大量灌木叢的,依蘭縣城以東的倭肯哈達山雖然山勢不高,麵積也不夠大,但也足以為部隊提供部分隱蔽之地。

加上楊震所部又受過專門嚴格的隱蔽訓練,加上隱蔽待機的時間也不是很長,以及整個依蘭鬆花江以南的百姓全部被遷移至江北,整個江南地帶已經成了無人區,所以倒也沒有被日軍察覺出什麼動靜來。

日軍雖然在杜開山打響之後,集中了大量的航空兵對兩軍對峙的一線陣地進行了反複的轟炸。但其主要的轟炸目標集中在各個交通線上以及已經暴露的目標。那些可能成為楊震所部藏身之地的地方,隻是偶爾路過時丟下一兩枚小型炸彈。

盡管由於準備措施得當,眼下日軍始終未發覺在對手一線陣地縱深二十多公裏的地方居然還部署數萬大軍以及大量的火炮等裝。但現在沒有發現,並不代表今後發現不了。數萬大軍就隱蔽在這麼狹小地域之內,不可能一絲蛛絲馬跡也不暴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