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火力我們都不占據劣勢,甚至在炮兵火力上,我們還占據相當一部分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之下,防守反擊並不是我們唯一可選擇的作戰方式。主動進攻,甚至以攻對攻,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個上佳的選擇。”
“最關鍵的是雖然我們的航空兵距離參戰還為其過早,但我們手中還有一張日軍不知道的王牌,那就是眼下正在富錦進行戰術綜合演練的裝甲旅。戰役開始階段,他們固然還無法參戰。但隻要給他們一段時間,我想他們會成為我們手裏的一支奇兵的。”
楊震的有些異想天開的思路,讓郭邴勳微微一愣的道:“司令員,你的這個部署我看明白了。你這是利用日軍對我軍實力尚未完全摸清楚的先天有利條件,以生產建設兵團動員之部隊作為預備隊,要和日軍全線打對攻啊。”
郭邴勳的回答,讓楊震微微點頭:“我就是這個思路。西線麵對絕對優勢的日軍采取防禦戰術,東線則集中主力先敵發起攻擊。”
“將主要的有生力量放在東線,一拳頭砸出去。就算無法徹底的打倒日軍,也要砸他一個滿臉花。與其付出同樣的代價,根據地內也打個稀巴爛,還不如一鼓作氣,趁著這個機會打出去。”
“原來我的想法和你一樣,阻擊外線日軍,對內線之敵則以佳木斯為中心點,采取防守反擊,先利用外圍節節抗擊,最大限度的削弱日軍攻擊能力。然後選擇一個恰當的時候,發起全麵反擊。爭取一舉殲敵一部,或是兩部。”
“但老郭你看,日軍這四路部署,一旦其采取穩紮穩打,全線平推的戰術。尤其是相互之間可以策應。無論我們單獨向那一路下手,都很難尋找到我們想要的戰機。我們集中主力無論針對那一方向,其側翼的其他日軍都會迅速的增援。”
“如果遲遲尋找不到戰機,一旦日軍攻勢得手,我們就算不被其合圍,也會被其向北擠壓到狹小地域。那樣我們就真的連一個轉身的空間都沒有了。”
“我從興山街返回的路上就一直再想,為什麼我們要總是這麼被動挨打,按照現在的實力,我們並非沒有主動出擊的實力?秋季戰役後發製人戰術的成功,並不代表著後續采取這種戰術也會成功。”
“戰場無常勢,戰局的發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日軍擁有總兵力上的優勢,一旦掌握了對付我們這種戰術的方法,不難找到遏製我們的辦法。日軍如果真的破解我們的戰術,我們勢必要陷入被動境地。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沒有實力和日軍去拚消耗。如果今年的根據地再打爛了,上冬我們全軍上下就真的要餓肚子了。”
郭邴勳聽著楊震的分析,眼睛卻死死的盯著地圖,良久才咬咬牙道:“司令員,就按照你的思路辦。采取東攻西防的戰術,集中主力搞他一家夥。不過在依蘭與寶清,也就是第六師團和第十師團之間,我們必須得有一支部隊死死的卡在他們的中間。”
“司令員您別忘記了,一旦十一師團主力被我軍圍攻,那麼可以救援的就不僅僅是第五師團和第八、十一兩個師團,西線的日軍第六師團也隨時可以東援。到時候我們與日軍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麵了。”
對於郭邴勳的擔憂,楊震的回答卻是讓郭邴勳愣住了:“那就打著看戰場上日軍戰術上的調整,我們現在預測不出來。因為我們不是關東軍的參謀部,更不是梅津美治郎。對於日軍在戰場上的調整,我們隻能看我們的嗅覺是不是靈敏了。”
“兵無常勢,水無常性,要是都有那麼強大的戰場預測性,我們現在早就打到了日本本土,你我又何必在這裏瞎琢磨?即便是三國時候的諸葛亮也不過是一個神話的人物而已,你我可沒有那麼大的本事。”
“如果第六師團真的東調的話,那麼他的後背正好暴露在一縱的麵前,這樣反倒是更容易讓我們取得主動權。雖然杜開山那裏的壓力大了些,但是我們也同樣可以從一縱抽調出部分兵力加強給他們。別忘了,老郭,我們現在的手裏可還有三個汽車團那。”
楊震給出的答案雖然有些雷人,但郭邴勳仔細一琢磨,卻發現極為有道理。楊震說的沒有錯,無論這世界上再優秀的戰略家,也隻能判斷對手大致的進攻態勢。這還是需要有最優秀的情報支撐。
但從戰前敵軍部署態勢去判斷一支軍隊在戰鬥展開後的詳細行動,到目前為止,卻是還沒有一個人能做到。根據戰場上形勢的變化,快速的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調整,才是一個統帥最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