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以攻代守(1 / 2)

對於郭邴勳對敵情的分析,楊震還很讚同的。從日軍目前的部署來看,郭邴勳在綜合了去年秋季作戰結果和經驗後,對日軍下一部行動判斷的準確性至少應該在六成以上。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日軍行動展開後,應該會按照郭邴勳的這個判斷來進行。

原因很簡單,從去年秋季作戰結束後,日軍的傷亡數字來看。楊震相信,就算再給梅津美治郎八個膽子,他也不敢再采取以往的以少打多,逐次投入兵力的做法。而郭邴勳判斷日軍行動,雖然看似兵分四路,但對於梅津美治郎來說,卻是最穩當的一個方案。

這四路日軍表麵看起來分散,但實際上卻是符合日軍在大兵團作戰中經常所采取的分兵合擊,試圖一舉定勝負的慣例。四路日軍看起來是分散的,實際上是一個整體。相互之間配合嚴密,無論自己先打那一路,至少會有兩路日軍可以快速的增援。

而這個計劃對關東軍來說,隻要成功,便可以將自己一網打盡。如果不能成功,除非自己及集中高於日軍幾倍的兵力,否則根本就無法吞下任何一路的日軍。這麼近的距離,麵對的都是裝備了大量戰車、重炮,擁有極強突擊力的日軍老牌常備師團,自己就是想圍點打援都不太可能。

四路日軍中,第十師團看似力量最弱,但他正處於第五師團和第六師團之間。自己要是先打他,恐怕會在短時間之內便會陷入東西合圍的陷阱。而且在他的後方和側後方,還有日軍第十一師團隨時可以策應。

楊震甚至有股子感覺,這個幾路日軍看似最薄弱的第十師團弄不好就是梅津美治郎故意留給自己的誘餌。而且是那種自己明知道是沾滿了毒藥的誘餌,但也隻能硬著頭皮吃下去的誘餌。

手指在地圖上第十師團的位置上點了點後,楊震道:“老郭,眼下的態勢怎麼打,我想先聽聽你的思路。”

郭邴勳聞言點了點頭道:“司令員,我的思路是以部分主力配屬地方部隊,阻擊東西兩路的第十四、第五師團。對西路日軍之第六師團采取利用地形層層阻擊,最大限度削弱其突擊力量。”

“這路日軍配備了大量的戰車與重炮,我想他們應該是以步步推進為主。不會輕易的采取側翼迂回的戰術。從依蘭以北向佳木斯一線,大部分都是沿江平原地帶,正適合日軍發揮其裝甲與炮火的優勢。”

“我軍利用其他方向的山地,將外圍其他部分日軍狙擊在山區。誘使這個第六師團形成孤軍突入的態勢。以佳木斯為最後底線,采取防守反擊的戰術。以主力囤積江北,一旦第六師團陷入佳木斯,我軍一部兵力出擊其側翼。切斷其與十四師團之間的聯係,並迂回其後路,完成對其合圍。”

“同時放棄寶清縣城,以寶清西部山區為天然陣地,阻擊第十師團主力。司令員,西部日軍表麵上看似兵力多,但隻要十四師團渡過鬆花江,其與第六師團聯係將被小興安嶺南麓自然分割開來。十四師團與第六師團看似一個整體,實際上被鬆花江自然的分成兩半。”

“而東部地形雖然相對平坦,日軍縱深兵力也強於西路,但這裏山水縱橫,平原地區又有大片沼澤地,實際上地形來說對我軍還是相對有利的。這些天然沼澤可以有效的作為阻擊陣地,遲滯東線日軍第十師團的攻勢。”

“第六師團如果真的有如我們設想的那樣,實際上對我們還是很有利的。從其目前的集結地到佳木斯,路線上雖然是鬆花江平原,但處於完達山、張廣才嶺餘脈與鬆花江之間,大部分麵積實際上很狹窄,很有利於我軍集中兵力、火力,打一場大縱深的阻擊戰。”

“我軍將最後底線設在佳木斯,利用外圍既設陣地,以及巷戰將其最大削弱後,在一舉殲滅之。此戰關鍵在我軍東西兩線部隊,能不能死死的阻擊住十四師團和第五師團,為主力創造戰機。

郭邴勳的戰術實際上還是去年秋季戰役的翻版,隻不過雙方的兵力、裝備卻也遠不是去年可以相比的了。日軍此次首次采用大量的戰車突擊戰術,並最大限度的加強了重炮與航空兵支援。而自己一邊,火力與兵力與去年相比,也提升了數個檔次。

對於郭邴勳的建議,楊震卻是微微搖頭道:“老郭,你的計劃看似不錯,但有一個問題你想過沒有。你的這個戰術基本上是去年我們在將軍石一線的翻版,雖然看起來很適合我們,但你有沒有想過日軍會不會早已經預防到這一點?”

“現在關鍵不在東西兩路能不能阻擊住日軍的十四師團,而是等第六師團進入佳木斯後,你的穿插部隊怎麼打?日軍的戰略眼光雖然窄了些,但其戰術能力卻是極強的。我感覺這次日軍十四師團與第六師團之間的間距恐怕不會拉的很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