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你要組織工兵在佳木斯江段的上下遊以及本江段上各修建至少五座過水橋以及活動浮橋。活動浮橋就是平時沉在江麵下方,需要時候通過拉動鐵鏈可以迅速的抬升到江麵上。這些浮橋要能保證滿載的馬匹通過。而且寬度要能達到一夜通行一個旅的標準。”
“至於過水橋就是橋麵在水麵下,橋麵距離水麵三到四十厘米,強度要能保障行駛汽車,寬度要能保障兩輛汽車並行。還有你的運輸線路,一定要做好防空。不能前送的彈藥和物資,沒有用在戰場上卻毀在了日軍空襲中。”
說罷,楊震從隨身的皮包中拿出厚厚的一疊資料。這是他在江北閑來無事的時候,回憶出來的後世誌願軍在朝鮮保障後勤運輸而琢磨出來的辦法。雖然由於高射炮兵的數量不足,而且缺少大口徑高射炮,但也比較適合自己眼下的情況。
日軍的空中優勢雖然不像美軍那樣強大,而且日軍航空戰術比較呆板。更多的是執行戰術支援,對於戰略遮斷以及切斷對方後勤補給方麵雖然不能說沒有,但總體來說因為飛機的數量與性能限製,以及作戰思維的不同,力度還是比較小的。
盡管日軍戰術比不上美軍,但必須得提前做出預防。尤其是日軍調集了不少的重轟炸機這種並不適合戰術支援的飛機。其出發點很有可能就是對自己的後勤補給線來的。有些事情還是提前做好準備為好,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楊震將資料遞交給張鎮華後,將目光轉向了軍區政治部主任高禹民道:“老高,你們政治部在今後這段時間之內,一定要配合參謀長為總動員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尤其是軍屬的安撫工作,並做好烈士的善後工作。同時要抓緊時間做好幹部的調配工作。政委不在,你的擔子不輕啊。”
“還有陳龍,你要做好戰時的情報保證工作。陳泊則要肅清混進根據地的敵特分子,保證後方的安全與穩定。做好東北局、兵工廠以及野戰醫院、倉庫等重要目標的安全保衛工作。尤其是日軍戰俘的看押工作。”
聽到楊震安排二陳倒是無所謂,這個本來就是自己的工作。隻是在戰時,強度需要加大而已。兩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到也不用過多的強調。
而高禹民卻有些撓頭道:“司令員,這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可有些事情政委不在一時還很難解決。司令員,政委什麼時候回來?現在政治部的事情一大堆,尤其是空運過來的關內部隊和幹部的安置和分配,還有各級政工人員的調配,政委不在,我做不了主。”
對於高禹民詢問李延平何時能夠返回,楊震也隻能搖頭苦笑。為了反擊某些方麵宣揚的共產黨遊而不擊以及鼓舞全民族抗戰士氣,中央除了決定將那部紀錄片拿到大後方公映之外,還將李延平派到了陪都重慶,親自現身為抗聯宣傳。
據中央傳回的消息,那部紀錄片在重慶上映後,倒是在整個大後方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不僅重慶的幾個電影院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幾個大學還專門將電影放映隊請到學校內專場放映。就連那位蔣委員長也專門讓人拷貝了一份,召集在陪都的各級黨政要員連續看了好幾遍。
現在重慶包括整個大後方在內,到處都是一股子抗聯熱。抗聯的幾位高級將領,包括他楊震的大名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便迅速的紅遍了大半個中國,已經到了男女老幼盡人皆知,無人不曉的地步。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楊震的名字始終在重慶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位置上。紅的是已經到了發紫的地步。
而李延平這個從東北前線返回的將領更是大受歡迎。單單遷移到大後方的大學、工廠邀請去演講的請帖,便是已經到了應接不暇的地步。他出麵為抗聯籌款,短短的一個上午便籌集了上百萬的巨資。
而與此同時,十八集團軍駐重慶、成都兩大辦事處的門檻,也快要被接踵而至報名去延安,希望能去東北參加抗聯的大中學生給踩破了。甚至就連駐重慶的美英大使也接二連三的拜訪。
也正是中央的這些宣傳,很多大後方的老百姓才第一次接觸到抗聯這個名字。才知道在距離他們千裏之外,已經淪陷了快十年的東北,還有一支叫做東北抗日聯軍的軍隊在冰天雪地之中,依舊在不屈不撓的抵抗著。在日偽軍重重的包圍之下,依舊在孤軍奮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