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這種仗我們打不了(2 / 3)

“這還不算他們手中掌握的直屬炮兵,尤其是那種新式十二聯裝的速射火炮,一門炮我看足以頂上一個山炮營。我聽那個李延平提起,他們從去年開春的群策山作戰開始,到秋季戰役結束,一年之內僅僅山野炮彈就消耗了十餘萬發。”

“到秋季戰役結束,幾乎所有儲備炮彈消耗餘燼。這還不算在曆次作戰中繳獲的上萬發野山炮彈和消耗的迫擊炮彈。主席,這種作戰模式,不用多打上兩天就足夠將我們全軍的彈藥儲備全部打光。”

“咱們那個團要是有上一門迫擊炮,那可是主力中的主力了。他們一個團的火力配置都趕上我們的一個師了。整個十八集團軍手裏就一個十二門在山西撿晉綏軍丟棄的十二門晉造七五老式山炮,就那麼幾發炮彈,打一發還得總部批準。”

“我看了一下他們那些自造的衝鋒槍,就是我們說的手提機關槍。其構造簡單,比我們之前內戰時從國民黨軍繳獲的花機關和湯姆遜手提機關槍都輕便。性能和質量也要好於國內仿造的花機關槍。”

“我們現在雖然組建了一批兵工廠,也能少量的生產輕武器。可我們的那些輕武器跟人家的沒有辦法比。原材料使用的都是軌道鋼,強度不夠,擊針容易斷裂。那些手榴彈還是以黑火藥、鑄鐵為原材料,很多都是一炸兩半的。”

“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加上彈藥始終匱乏,這種戰鬥我們還是不要想了。況且,從我們目前訓練的程度上來看,就是我們有他們的裝備,我們也無法打出這樣的仗來。我們一個新兵訓練隻能打上一兩槍熟悉一下槍的性能,因為彈藥匱乏大部分的新兵隻能在戰場取得作戰經驗。”

“對於炮兵的使用,在大部分的部隊幾乎都是一片空白。他們的電台在戰時可以加強到營一級,營以下還有有線電話。我們一個主力團都沒有一部電台。甚至有些後組建的軍分區都沒有電台。”

“而他們一個士兵的訓練彈藥基數是二百發,這樣的代價我們承擔不起。基礎訓練的不足,通訊手段的匱乏,使得我們就算有他們的裝備,要想打一場這種規模的戰役,一年之內也做不到。”

“主席,他們的步炮協同戰術、炮兵的彈幕射擊技術,野戰工事的構築、機槍火力的配置,這些我們現在無論如何也是做不來的。就算國軍中最精銳的德械部隊與之相比,也差上一些。”

說到這裏,總司令搖搖頭道:“我真想不出來,他們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之下,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北滿雖然物產豐富,但地廣人稀,基礎薄弱。又處於日偽軍重點控製的滿蘇邊境地區。”

“而他們不僅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部隊,還建立了一個規模那麼大的兵工廠。可以生產出質量優良的武器和彈藥。就算有兄弟黨的支援,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發展到這麼大的規模,也算是一個奇跡了。”

總司令的話音落下,那邊一二九師的劉師長也點頭道:“先不說裝備上的差距,就隻是作戰技能上,我們和他們的差距太大了。我在蘇聯留過學,他們那種步兵散兵線緊貼炮兵打出的彈幕攻擊的水平,恐怕蘇軍也達不到這個標準。”

“剛剛的記錄片中我重點看了一下他們的炮兵,除了火炮數量和配置合理之外,我看的更多的是他們的炮兵技術。其火炮從行軍進入作戰狀態的轉換時間、火炮陣地的布置,都是相當有水平的。除了單炮射擊精度還有些略差之外,其炮兵的技戰術已經是超過蘇軍的水平了。”

“而這些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是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從他們發展的時間來看,他們的炮兵能做到這一點,隻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訓練強度恐怕要極高,而且在訓練之中彈藥的消耗量也會極大。當然,這也不排除他們在戰鬥中也會吸取大量的經驗。”

“從現在看,除了直屬炮兵的數量還不如日軍之外,以及沒有航空兵、裝甲兵之外,其武器裝備已經達到日軍一線野戰師團的標準。而戰鬥素質,雖然與日軍老牌常備師團還有一些差距,但已經不大。與日軍新編成的師團相比,其戰鬥素養已經可以說是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