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擴編部隊,因為部隊在原有的基礎上幾乎翻了兩番。為了彌補裝備上的短缺,楊震不僅將原來用於訓練的意大利造步槍全部發了下去,甚至連馬春生交出那個軍火倉庫起獲出來的,不算數量最大的意大利步槍,口徑多達四個口徑的步槍全部下發。
在口徑方麵隻能將數量最多的捷克式、遼十三等七九口徑的步槍,與日式步槍混編。將一縱的步槍調換為七九口徑,二縱則全部采取日式裝備。至於那些法國勒伯爾、美國造的水連珠、奧匈的曼利夏調整給了各分區武裝。
這樣步槍的數量倒是勉強夠了,但輕重機槍加上彌補以前戰損的,缺口卻很大。即便是優先保證主力擴編的三個旅,都很勉強。而且機槍種類繁雜,口徑有三種,也不利於後勤供應。
裝備上的缺口,甚至讓楊震都有些後悔當初答應為還在擬議中的朝鮮獨立師,提供全套日式裝備了。這下有了這批裝備,至少可以將所部口徑簡化下來。另外還可以重新建立起部分的儲備。
在加上兵工廠的產品質量與數量都在穩步提升之中,這樣到明年開春,部隊手中應該可以儲備部分彈藥以及備用武器。隻要自己能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儲備夠足夠的彈藥與物資,在加上戰鬥中繳獲的武器彈藥就算江北那些老毛子掐斷自己的輸血管又能怎麼樣?
雖說江北這種給了飯碗和筷子,也給乘上了飯,教會你怎麼做飯。但種地的手段卻不給你。想吃飯還得去外麵買的做法讓楊震很是鄙視,但他也知道這是眼下已經能為自己爭取來的最大利益了。
要知道這批武器裝備以及彈藥數量,除了飛機之外,肯定超過了關內國民政府在抗戰爆發後,從江北貸款三億多美元購買的那些武器裝備。這還不包括軍工原料以及那個合成氨生產廠。雖說波蘭造的武器,不見得有江北的質量好,但這個數量卻很讓楊震滿意。
處於興奮中的楊震,忘記了他那個規模龐大的生產建設兵團內的所謂預備役人員的訓練也要消耗大量彈藥的。他那個彈藥儲備計劃,尤其是日式彈藥的儲備,能不能達到他心中計劃的標準,還需要看兵工廠的生產能力究竟能上升到什麼情況了。
看著表情顯得有些興奮,卻又不知道魂遊那裏去了的楊震,總指揮微微皺了皺眉,但隨即又釋然。那裏知道楊震心裏有那麼多花花腸子的他,還以為楊震少見的露出這麼一副白癡樣子,是有些興奮過度。
也難怪,自九一八事變以來,已經在東北已經堅持數年艱苦遊擊戰爭,幾乎每一支步槍、每一發子彈都要經過浴血戰鬥才能獲得的的總指揮。曾經比任何一個人都希望得到這些隻能在抗聯將士心中存在的武器裝備。
總指揮一直在想,自己幾次過江求援,哪怕是得到這些武器數量的十分之一,二路軍當初的情況也許就會好的多。想到這裏,總指揮不由的看著麵前這個幾乎整整小了自己一半的年輕人,心中突然升起一絲嫉妒的感覺。
自己當年冒著生命危險,幾次渡江求援都沒有換來的東西,在他手中輕而易舉的便得到了。不僅得到了,而且這個數量甚至還要超過他當初與自己商議這件事時候,定下的初步數量。
但親眼見到下江抗戰局勢扭轉的總指揮,盡管內心中突然升起一絲絲的嫉妒。但他也知道這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楊震說的沒有錯,要想人家尊重你,幫助你,必須得給人家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否則,一切都是隻能是妄想。
這世上沒有什麼救世主,所謂的國際主義精神對於國家利益來說,什麼都是虛幻的,隻有利益才是最真實的。總指揮盡管不想承認,但現實也明白的告訴他,要不是楊震屢次打敗強大的日本關東軍,占據了幾乎整個偽滿三江省,改變了江北的東部防線的整體態勢。
又正趕上日軍多次挑釁,以及歐洲戰事的燃起這個絕佳時機。讓江北感覺到扶植抗聯,可以極大的減輕其東部邊境上的軍事壓力,抽出更多的精力應付歐洲的戰局。江北,恐怕連一發子彈也許都不會給的。就像他們當初對抗聯做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