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因為我們都是軍人(2 / 3)

不光是被服廠工作的軍屬不發津貼,就是在兵工廠這個整個吉東軍區除了被服廠之外,唯一發放薪金,也是薪金最高的地方工作的,就算你是兵工專家也一分錢也沒有。同樣也隻領取三塊的家屬津貼。

好在部隊現在的幹部之中,光棍占了絕大部分。少數有家屬的不是遠在關內,就是早就不知道流落到了何方。少數的抗聯出身的幹部有家屬,也是多數都大字不識一個。不是在建設兵團種地,就是在薪金比較低的被服廠工作。基本沒有在兵工廠工作的。

否則看著自己同在兵工廠從事一樣工作的同事最低每個月十七塊,最高的技術工人甚至達到三十塊的薪金,這不少幹部家裏恐怕要鬧革命了。

不僅對於家屬在地方工作的有這個規定,就算雙方都在部隊,也是一樣。如果兩個人都是軍人,那麼在結婚後,妻子的津貼一律取消,每個月同樣發給三塊生活津貼。最多隻是所享受的供給製待遇不變。

張婷如果沒有犧牲的話,她與楊震結婚後,別看她後勤部副部長,但每個月按照級別的

八塊津貼照樣得取消,同其他家屬一樣領取每個月三塊生活津貼。除了生孩子的時候,與其他所有家屬一樣發給五塊的營養補助外,沒有任何特殊的待遇。

這不是楊震想要從家屬的嘴裏麵節省資金。是在眼下部隊的財務管理還不健全,收入來源極少,大部隻能依賴繳獲的情況之下,不得已采取的財政緊縮政策。

在根據地內,為了不殺雞取卵,保證農民的積極性,穩定住民心,征收的農業稅,一律隻征收實收的三成,而且全部用糧食抵賬。多餘則全部按照市價,使用現金收購。不僅糧食征收無法維持收支平衡,甚至作為主戰場的湯原在今年大部分地區秋收絕產已經成了定局的前提之下,還要拿出相當大的一筆糧賑濟。

加上原來占領的都是小縣城,沒有多少工商業,能收到的商業稅也實在不多。甚至為了鼓勵根據地內商業流通,除了還沒有取締的妓院和為了減小糧食消耗,而有意對釀酒業收取重稅之外,其餘的還不時要免稅。

現在部隊的主要支出幾乎都是依賴收繳的日偽資產。收入來源少的可憐,支出又大,那點繳獲的資金無論在這麼節省,這些錢卻是依舊不夠花的。而幾個金礦的收入又基本上都投入到了兵工建設上。

資金有限,花銷又大,部隊中又缺乏理財人員,弄的目前資金使用捉襟見肘。無奈之下,楊震就隻能從自身上下工夫,能節省一點是一點。除了保證部隊吃穿等必要的支出之外,其餘的能省則省。

李延平的話,讓楊震很感動。那麼一大家子人,除了他自己按照供給製,享受一定的待遇之外,其餘的人吃穿還要到市麵上去購買,他那點還不如偽滿的一個飯店跑堂收入高的津貼也就勉強維持生活。

他一個堂堂的軍區政委、統帥數萬大軍的政治主官,家裏平常連點油花都看不到。生活水平甚至連當地偶爾可以吃點肉改善一下生活的老百姓都不如。家裏的六口人都擠在已經遷移至蘿北縣城的被服廠提供的那間巴掌大的集體宿舍裏麵。

楊震曾經不止一次的看到過他將額外補貼的雞蛋省下,回去給孩子們吃。偶爾總部食堂用來替代因為沒有資金發放夥食尾子,發的繳獲的罐頭也舍不得吃,帶回家給老母親和幾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

想起後世那些動不動一頓飯就花上幾萬公款,非一條動輒上萬的天價煙不抽,非一瓶幾萬甚至是十幾萬的進口高檔洋酒,國產酒除了頂級茅台之外不喝,,滿桌子的魚翅、海參、鮑魚等高等海鮮猶感無處下筷的官員們。

在看看眼前一直都是以身作則,別說現在還不如一隻雞值錢的哈德門一類的高檔煙。就連每個月增加兩條現在最廉價的協和牌香煙,都怕給部隊造成不好影響的李延平。楊震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感歎不已,這就是我們那些為國為民征戰了大半生,甚至血染疆場的老前輩啊。

看著楊震陷入沉思,不知道在想著什麼,郭邴勳輕輕敲了敲碗笑了笑道:“我說司令員,政委剛剛發了半天的愣,讓大夥陪著他挨了半天的餓。這會菜上來了,你怎麼也發起呆來了。你的酒,虎子都給你倒上了。是不是咱們該碰一下杯啊?”